
邱含光烈士传略.doc
7页邱含光烈士传略邱含光烈士传略邱含光烈士,中国共产党党员,1914 年出生于河北省泊头市(原交河县)西辛店乡马村,原名魏双弼、霜避,字尚志1942 年参加革命,先后任河北省献(献县)县(交河县)联合县区委宣传委员、区委书记、县武委会主任、县委宣传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奉命赴东北接收日伪政权,于 1945 年 11 月下旬任康平县第一届民主政府县长,同年 12 月 13 日在改编伪公安队时,不幸被敌人谋杀,牺牲时年仅31 岁河北省交河县位于京广、京沪两大铁路之间,临沧州、接河间、靠京津、连献县,处于冀中平原腹地、大运河贯穿全境,悠悠南去,两岸肥田土沃,人烟稠密1914 年农历七月初七,邱含光就出生在这个县西辛店乡的马村邱含光本姓魏,乳名双琪,兄妹五人,他是长子父亲魏春堂淳朴勤劳,是本村出了名的庄稼把式全家七口人以农为业,度日虽艰辛,尚能自给自足1924 年春,双琪 10岁入村中私塾读书,取名魏双弼双弼自初小至国民优级,学业一直优于他人,深为父母师长所钟爱1931 年春,刚满 17 岁的魏双弼高小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庄初级中学,成为全村小有名气的“秀才” 时值“九·一八”事变,他开始关心政治,阅读进步书籍,探索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他曾对同学说:“日本帝国主义无论怎样凶残,终如霜雪一般,太阳一照就要融化寒霜避开之日,就是我们抗战胜利之时” 为了表示自己爱国抗战之决心,遂将名字“双弼”改为“霜避”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日趋成熟起来,到初中三年级时,他已经能够用阶级分析的观点认识人生、认识世界,革命思想开始萌生这一年假期回乡,他对亲朋好友介绍了苏联十月革命的经过,讲述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还深入浅出地宣传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很多人都说,双弼没有白念书,话说的句句有理,学问深着哩!也有人背地里猜测说,春堂家的老大,八成就是共产党其实,当时的邱含光并不是共产党员,而是一名思想上进,刚刚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进步青年1933 年底邱含光初中毕业,因父亲生病,家境贫困,他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之念而回乡务农1934 年春到 1936 年秋,他连续做了两年多的农活此间,繁重的体力劳动,沉重的家庭负担,各种租税的催逼,使他深深地体会到人民大众的疾苦同时,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更加领悟到阶级与阶级斗争学说的真谛1937 年邱含光的家乡马村创办小学,受聘任教,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教育生涯邱含光当小学教员时正是“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犯河北,日伪政权的强权政治与血腥屠杀,激起了邱含光的强烈爱国之情,他以教学为掩护,奔走于师友民众之中,大声疾呼“驱除倭寇,还我山河” ,反复宣传全民抗战,共同对敌。
并联络一批热血青年(包括同族兄弟) ,专门与日伪汉奸作对,乡亲们都夸他有胆量有骨气 1940 年秋,八路军 120 师 6 团开辟献(献县)交(交河县)武(武邑)抗日根据地,邱含光的家乡第一次来了共产党的队伍,他的抗战决心更大,热情更高在火热的斗争中,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他于 1941 年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交河县早期党员之一,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2 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燃遍冀中平原,开辟了中共献交武抗日根据地,成立了献交联合县委,邱含光被任命为该县五区区委宣传委员从此告别学校,和妻子焦玉敏一同到区委工作当时县区机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基本是天天打游击,夜夜串村户,通讯联络全靠交通员,条件十分艰苦邱含光到区委后,为了工作需要,经组织同意,改用邱含光这个名字,同志之间称“老邱” 妻子焦玉敏做妇救工作,他则只身下到各村,组织群众减租减息,联络开明士绅建立“两面政权” ,秘密建立民主政权“堡垒户” 这些工作虽然艰苦巨危险,但是,由于他胆大心细,工作能力强,始终没有出现纰漏,成绩斐然1942 年夏,献交联合县进入抗战最困难时期,日军增兵华北,进行残酷的“五一”大扫荡。
“三光政策” “强化治安”使各地民主政权惨遭破坏,县区级干部损失很大这时,五区区委书记牺牲,危难之际,邱含光毅然担任区委书记兼区小队指导员重担强敌面前,他组织区委全体同志认真总结对敌斗争经验和教训,结合平原作战的特点,带领群众开展地道战,把全区地道挖得户户相通,村村相连,利用地道保护群众打击敌人,很快粉碎了日伪扫荡清乡阴谋同时,他还和区小队长黄利荣一起,带领区小队不失时机,主动出击,捣炮楼,打伏击一时间,五区局面大改,邱含光、黄利荣名声大震当时伪军中流行一句口头禅:“谁要居心不良,出门碰上老黄(指区队长黄利荣) ”一次,驻五区西辛店的伪军要与孟庄伪军换防区委得到“地工”情报后,立即决定黄利荣带区小队埋伏在南老坟松树地,伏击敌人,讨还血债敌人出发前,伪军队长训话说:“弟兄们,我们今天换防,路上要小心,别让黄利荣打了咱们的伏击!”士兵一听这话,个个吓得心惊肉跳,恨不得一步跨出五区地面可是,最后还是走进了区小队的包围圈,老黄一声令下,全区队枪炮齐鸣,这股吓破胆的伪军全部被吃掉1942 年秋,邱含光、黄利荣巧妙地拔掉一个敌人据点通过侦察,区小队发现这个据点敌人天天早上出操,就派区小队战士潜入村里,第二天清早,伪军出操,枪支都放在岗楼里,区小队趁机摸进岗楼,占领岗楼,夺下全部枪支。
那边敌人还在跑步,这边区小队已经开火,敌人只好束手被歼当年献交联合县交通总站站长郭志强回忆说:“老邱当书记时,五区和鬼子打仗最多,大都打的是胜仗,打出了名了 ” 交河县冯庄乡位于县城最西部,是当年献交联合县的九区当时日本鬼子在这个区的富庄驿修个大炮楼,以此为据点,经常下到各村扫荡,捕杀党员干部,抢劫百姓财物,全区抗战工作及其被动1943 年冬,邱含光调任九区区委书记当时九区抗战工作处于被动局面,邱含光到任后,发动群众建立联防组织,整顿区小队,派地工人员打进敌人内部,抓住战机消灭小股“清乡”敌人,仅 3 个月时间,即打开了局面,全区除富庄驿外,都很快恢复了民主政权 1944 年春邱含光从九区调到县里,任献交联合县武委会主任,同年 7 月任县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工作1945 年春,任部长、县委委员在多年的艰苦战斗生涯里,31 岁的邱含光和爱人很少见面,结婚五年无子女,在父母催促下收养一个女儿,寄养在亲属家1945 年 7 月参加并指挥了献交联合县抗日武装围攻交河县城的战斗,并取得了空前战果,赢得了交河抗战的最后胜利然而邱含光没有来得及分享胜利的喜悦,又告别了硝烟未尽的家乡,奔赴东北,投入了新的战斗。
1945 年 7 月,邱含光夫妇离开交河县,与赴东北干部队的同志一起到了冀东,参加晋察冀军区组织的赴东北干部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于同年 10 月出山海关到辽宁省工委报到,被组织派到康平县接受日伪政权,任命为康平县第一届民主政府县长当时,康平的日伪早已垮台,国民党县党部挂牌成立没几天即被我军赶跑,潜入地下工作县政权落入地方实力派“维持会”的手中 “维持会”的头面人物就是伪官吏和汉奸恶霸,头面打着维持社会治安的旗号,网罗一批伪警察,地痞流氓、土匪组成公安队,专门与民众的复仇斗争相对抗,极力庇护伪官吏大地主豪绅的利益,搅得康平一片混乱同年 11 月下旬,邱含光到达康平,针对康平时局,立即宣布民主政府成立,并以关内来的干部为主体,组建起康平县公安局,接管“维持会”的权力,停止公安队活动,从而稳定了全县局势为了加强民主政治,邱含光还经常走访农工商学各界,联络各方代表,拟成立康平县参议会,协助监督政府工作,使新生的民主政权扎根于群众之中不久,县委成立,邱含光与县委一起筹建县辖八个区政府,以完善县区两级政权为了迅速扩建民主政府地方武装,1945 年 12 月初,康平保安团成立,并决定立即收缴武器,改编伪公安队。
这时,大权旁落的维持会、公安队的头目们早已成为国民党地下先遣军骨干分子,他们表面上同意接受改编,而暗地里正策划着反革命暴乱,妄图推翻我民主政权1945 年 12 月 13 日,改编公安队的会议在康平县“万字会”大院内举行沈阳工人纵队担任警戒,公安队员席地坐于院中会议室内,我方代表县长邱含光、保安团参谋长石敬远等人按时到会,而公安队只去了 3 名队长大队长刘叙五等人迟迟不到场,致使会议不能如期开始这时,公安队小队长岳振东以马牟身份混进会议室,开枪杀害了邱含光等与会人员之后,凶手携枪逃跑,被我警戒人员击毙院内待改编的公安队员闻枪声企图反抗,被工人纵队当场毙伤 30 多人此次被称之为“康平万字会事件”发生后,东北局立即派公安干部王初同志(女)到康平审理此案,逮捕并处决了首恶分子维持会会长郑欣,公安队队长刘叙五等 6 人邱含光等烈士惨遭杀害的消息传出后,全县人民万分悲痛县委、县民主政府及各界人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选用最后棺木收殓烈士遗体,一千多人的送葬队护送烈士灵柩落葬很多领导同志题词敬挽,纷纷表示“诸君去矣,我辈常随” 邱含光同志一生追求进步,坚信马列主义为民族解放大业,出生入死;为创建民主政权,转战千里;任康平县长,时不盈月,政绩赫赫。
正值大展雄才之际,不幸遇害身亡,血洒康平大地全县人民为永远纪念烈士,建国后,将康平城内一条街命名为“含光街” ,将一所小学定名为“含光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