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高二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诗歌鉴赏附答案.doc

58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6442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7.04K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高二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诗歌鉴赏附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 , 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描写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景,从正面描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B. 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蚊虫飞舞,野凫少见行人,人离去才忽自觉,沉默刹那,四散而去C. 本诗既借景抒情,又运用典故,寄托了深沉的情感D. 写山中湿气浓重,阴云层层,一如诗人内心的沉郁写蚊蚋集、凫鸭乱,以动衬静,那种静寂也是诗人内心的孤独的外化2)请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情感 答案:A解析: (1)A(2)孔父伤时,王粲去国,我这一生,漂泊不定,不禁慨叹不已作者借此表达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分析】(1)A项,“从正面描写出”错误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衣裳沾雾而自湿,一直到中午时分,雾气才散尽衣裳沾雾而自湿”是侧面描写,应该是正面与侧面结合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2)最后四句的意思为突然就想到了孔子,想到了“吾道穷矣”的一声浩叹,忧时伤生之意顿生突然就想到了王粲,想到了“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的哀伤无奈然后就想到了“我”——这一生苦于飘泊,转徙江湖,不禁发出一声叹息已进老境的杜甫久病于飘泊,心中的悲苦一如江水漫漶可是,无限江山,孤身一人,这种悲苦又能向谁倾倒呢?所以唯有一声长叹而已!连用两典,把个人不幸与家国情怀连在了一起,写出了飘零他乡的哀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故答案为:⑴A;⑵孔父伤时,王粲去国,我这一生,漂泊不定,不禁慨叹不已作者借此表达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 径保暹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悲秋诗文非常之多,可本诗却借秋径赞美了秋天的清静和活力B. 诗人对秋径深处和峰顶下的层层岩洞,足可隐居的遐想,加深了意境C. 本诗由小及大、由细到粗地描写了大自然可爱的生物,语言颇见匠心D. 诗中“静极忽归僧”,与王维的《鸟鸣涧》描写环境,用了相同的技巧2)诗的首联写“闲行意有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C解析: (1)C(2)①“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②“行”呼应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③“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 【解析】【分析】(1)C项,“由小及大、由细到粗”说法错误,因为首联先写一条小径,曲曲弯弯,路旁的杉树与绿竹,枝叶茂密,把路的上空遮盖,然后颈联用工笔的手法,细写路边松软的泥土,那一个个小小的洞穴,虫子钻过的痕迹宛在;一块块石板的断处缝边,长满了暗绿的青苔。

      因此,本诗的写法是“由大及小、由粗到细”;故选C (2) “闲行意有凭”,从内容上,是说“我”乘闲来到这条小径,眼前的一切,都与我的心情相融,化成一块;从结构上,“行”字呼应了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从效果上讲,“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题干要求回答作用,可以把内容部分省略 故答案为:⑴C; ⑵①“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是“闲适”②“行”呼应标题,并表明移步换景的写法③“意有凭”,统领下文作者的所见所思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诗句作用,要理解诗句含义,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译文】         一条小径,曲曲弯弯,路旁的杉树与绿竹,枝叶茂密,把路的上空遮盖我乘闲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切,都与我的心情相融,化成一块 刚下过一阵小雨,迎面吹来的风儿,带着丝丝凉意;万籁寂静,忽然远远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原来是山中寺庙的僧人归来。

      我细细地品味着四周的一切,路边松软的泥土,那一个个小小的洞穴,虫子钻过的痕迹宛在;一块块石板的断处缝边,长满了暗绿的青苔 望着远方,我想到那小径深处,那高峰下层层岩洞,一定有高士隐居在苍烟暮霭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注】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B. “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C. “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D. 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 (1)D(2)①“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有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

      ②“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又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 【解析】【分析】⑴D“刚劲”错误故D错误 ⑵同为酬答诗,“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故答案为:⑴D; ⑵①“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有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②“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又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点评】⑴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句的情感、作用和比较阅读的能力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从字数看,《雨霖铃》属于________;从题材上看,这首词属于________ (2)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请找出这一首词中运用点染的句子,加以赏析 解析: (1)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2)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解析】【分析】(1)本题,《雨霖铃》,词牌名,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字,属于长调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词人的内心独白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日“烟波”,又日“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此外还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别离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故答案为:⑴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⑵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体裁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知识分析 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所以这是一首长调,同时这首诗歌表达出对是送别友人,所以这是一首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表格版)(2025秋).doc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12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Make it happen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听力和重难点简析(2025秋).doc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高二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山东济南章丘区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甘肃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福建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辽宁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