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doc
59页20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各题 送李九贬南阳钱起玉柱金罍①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注】①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1)作者如何以“送”贯穿全诗?请简要分析 (2)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解析: (1)首联从送别之宴写起,点出送别地点;颔联描绘送别之景;颈联抒发送别之情;尾联想象别后友人途中的情形2)对友人才高志洁的称赞;对友人横遭贬谪的同情;自己失去同道的伤感 【解析】【分析】(1)全诗以“送”字为线索,首联交代送别地点,描绘送别时把酒言欢依依不舍的场景颔联重在描绘送别之时的环境氛围,营造了清冷悲寂的意境,通过环境衬托出送别之时的悲伤之情蕙若”“鸳鸾”在古诗里都象征着贤能的人才,颈联通过写“蕙若”被霜打湿,翰林院失去了“鸳鸾”来表达对友人被贬、无奈送友离去的惋惜和痛心尾联最终写送别之前,友人不得不踏上征途的无奈处境考生按照这种思路思考作答即可 (2)“霜降”“弦惊”体现友人遭到贬官的艰难现状。
蕙若”“鸳鸾”象征友人的贤能,这样的贤能之人被贬触发了作者对于友人同情与感伤,朝廷失去了这样的贤能之人也暗含作者的惋惜之情,从“蕙若”“鸾鸳”等词汇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高尚品格和出众才华的赞赏此外面对友人的离去,本联也包含了作者的不舍与难过理解分析古诗情感是古诗鉴赏中学生必备的能力,本题整体难度中等,要求学生们能从整体上把握古诗答题时应注意审题,锁定范围,可以结合送别诗常见的典型情感,及其本诗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⑴ 首联从送别之宴写起,点出送别地点;颔联描绘送别之景;颈联抒发送别之情;尾联想象别后友人途中的情形 ⑵ 对友人才高志洁的称赞;对友人横遭贬谪的同情;自己失去同道的伤感点评】⑴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翻译,理解诗歌内容, 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 ,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②调,心字香③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②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笙管上刻有表示音调的银字③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片春愁待酒浇”中 “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B.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呼应首句的“春愁”C. “飘飘”“萧萧”句烘托了凄清、伤悲气氛,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D. 词末一“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岁月无情的感慨2)词的结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貌似在描写鲜明而令人愉悦的景象,但实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悲伤的情感,下面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与这一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B.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C.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崔涂《江雨望花》)D.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春思》)(3)“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C解析: (1)C(2)B(3)此句自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到家和家人团聚通过想象回家后温馨、充满情趣(或宁静、安乐)的生活,表达倦游思归的情感,(或渴望归家的迫切心情)同时反衬了自己漂泊生活的孤独凄苦 【解析】【分析】(1)C项,“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错误,“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意思是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此处写风雨意在渲染凄凉的氛围联系全诗作者意在抒发思归的愁绪,“仕途不得志的苦恼”于文无据 (2)例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意思是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用令人愉悦的景象表达作者内心悲伤的情感,以乐景反衬哀情A项,以江绿、山青、花红、鸟白的清新美丽景象反衬岁月流逝、归期遥遥的感伤之情,以乐景反衬哀情B项,以“懂得人情”的雁儿带走愁心和美好的月亮从山上升起衬托诗人愉快的心情,以乐景衬托乐情C项,以“细雨迷蒙”“江水满溢”“春风和煦”“野梅飘香香”之清新优美之景反衬诗人思归肠断的愁苦之情,以乐景反衬哀情。
D项,以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和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美好春景反衬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以乐景反衬哀情 (3) “何日归家洗客袍?”运过自问的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归之情;“何日”“洗客袍”表明作者长时间在外,生活漂泊,辛苦劳顿,抒发了渴望回家的急切心情通过写“笙”和“香”这类居家事物,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既温馨又温暖,表达作者对在外漂泊生活的厌倦之情,更显对家的渴望 故答案为:⑴C;⑵B; ⑶此句自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到家和家人团聚通过想象回家后温馨、充满情趣(或宁静、安乐)的生活,表达倦游思归的情感,(或渴望归家的迫切心情)同时反衬了自己漂泊生活的孤独凄苦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现手法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手法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1) 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明诗句“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2)是哪些景物让诗人“野兴长”?诗人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解析: (1)在傍晚时分,听千山万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声响,在夕阳下,看数座山峰默默无语地伫立着2)让作者“野兴长”的景物是:菊黄、万壑、数峰、斜阳、棠梨叶、荠麦花描写景物的特点是:动静结合,绘声绘色动静结合方面:一、二、三写马穿山径和万壑有声都属于动景,四、五、六句写“峰立斜阳”“棠梨落叶”“荠麦花开”都是写静景绘声绘色方面:晚籁、菊黄、胭脂、白雪等是在绘声、绘色 (或者:①动静结合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②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解析】【分析】(1)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 (2)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 故答案为:⑴在傍晚时分,听千山万壑间回荡着天籁般的声响,在夕阳下,看数座山峰默默无语地伫立着。
⑵让作者“野兴长”的景物是:菊黄、万壑、数峰、斜阳、棠梨叶、荠麦花描写景物的特点是:动静结合,绘声绘色动静结合方面:一、二、三写马穿山径和万壑有声都属于动景,四、五、六句写“峰立斜阳”“棠梨落叶”“荠麦花开”都是写静景绘声绘色方面:晚籁、菊黄、胭脂、白雪等是在绘声、绘色 (或者:①动静结合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②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分析考查的句子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和表现手法分析本题答案应包括时间点、比喻、拟人等得分点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词意象和写景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熟悉写景常用的技巧,比如,视角的转变、景物的色彩、景物的动静、多种感官的调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使用等然后根据这些技巧的特点和规律在诗词句中加以辨认,从而确定作品所使用的写景技巧让作者“野兴长”的景物是:菊黄、万壑、数峰、斜阳、棠梨叶、荠麦花。
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绘声绘色的手法写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①(①(其二)杜甫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注释】①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画山水,曾任司马官职,故杜甫称其为“司马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海上仙山,山水相连,天台云烟,半隐半现B. 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岁已老,不能亲身目睹实景,很是遗憾C. 前四句分用“浑”“总”“长”“恨”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D. 诗作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2)请分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C解析: (1)C(2)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能带我离开后两联集中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