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备战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doc
61页20诗歌鉴赏备战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康望湖亭①苏轼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注释】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1) 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2)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解析: (1)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2)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 【解析】【分析】(1)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颔联中“片帆”“一山”,一动一静,“急”“孤”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景中含情,结合注释①分析,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2)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表明作者有为国效力之意,然而面对自己不断贬谪的命运,却报国无门,济世无术;“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则表达诗人漂泊异乡,思乡而无法归去的悲苦之情 故答案为:⑴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⑵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写景艺术主要包括:①修辞(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设问、反复、用典),②表现手法(对比、衬托),③多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④两个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⑤空间的角度(远近上下高低)等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手法,就一定要考虑“借景抒情”手法,这是最基本的手法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注意运用知人论世和抓关键词句法回答此题注意注释和关键词句“孤”“许国心犹在”“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释】①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于是乘舟返乡②沉累(lěi):指屈原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
B. 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C. 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D. 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2)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 答案:D解析: (1)D(2)①宦海浮沉,飘泊倦怠湖海倦游客”表现出词人官途江湖上,身心俱疲的状态②凭古伤今,怀才不遇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③渴求清明政治,盼望贤主赏识结尾词人表达渴求被遇的心声,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 【解析】【分析】(1)D选项,“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错误,满山遍野的杜若花是“实写”,并非想象2)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词人曾在《请说归休好》诗中吐露过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请说归休好,从今自在闲又说:“田间四时景,何处不开颜?”这种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贯穿全篇,使这首境界阔大、宏丽的词作中带上沉郁的格调欲吊”句写词人对曾流放此地的诗人、政治家屈原的凭吊词人欲要凭吊屈原,却“无所”可吊,词人不知道屈子沉水处,虽然心有遗憾、惭愧,但看到“渔儿樵子”不免庆幸,屈原死前与渔夫有过对话,便猜想他们可能懂得屈原离忧。
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满山开得正艳的杜若花外,没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唤其中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结尾他喊出了自己渴求被遇的心声,最后却以无声的景语默默作结,仿佛是给词人的凄凉回答整首词在满含豪气的描写中,夹杂栏杆拍遍却无人会得的心酸,复杂的情感使词情波澜起伏故答案为:⑴D;⑵①宦海浮沉,飘泊倦怠湖海倦游客”表现出词人官途江湖上,身心俱疲的状态②凭古伤今,怀才不遇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③渴求清明政治,盼望贤主赏识结尾词人表达渴求被遇的心声,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初夏时节,草木繁茂的景象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幽美丽的环境B. “众鸟”一句,“欣”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用飞鸟之乐比自己之乐,相互映衬C. “穷巷”一句,写诗人所处环境的偏僻,交通不便,目的是反映诗人窘迫境遇与心境D. 诗人沉浸在神仙传说等丰富多彩的故事之中,虽身居茅屋,却能在顷刻之间游遍宇宙2)有人评价此诗“尾句一‘乐’字,总破全诗主旨”,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隐居之“乐”的具体内容 答案:C解析: (1)C(2)①首句及“微雨”两句,写环境清新可爱,是诗人隐居一乐②“众鸟”及“穷巷”两句,写自己与世隔绝无杂事烦扰,有理想寄托之所,是诗人隐居二乐③“酌酒摘蔬”及读书,写诗人回归田园自食其力,身处茅屋但神思驰骋,是诗人隐居三乐 【解析】【分析】(1)C项,“反映诗人窘迫境遇与心境”,理解错误;“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是说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表现出诗人的心灵宁静之乐。
故选C (2)这首诗的大致内容是: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从整首诗歌来看,表达了作者的隐居之“乐”,隐居之乐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乐是诗人生活环境之乐,诗人生活在草木繁盛,环境清幽之地;第二乐是说诗人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第三乐指诗人躬亲耕作,自食其力,纵情想象,沉醉书卷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①首句及“微雨”两句,写环境清新可爱,是诗人隐居一乐②“众鸟”及“穷巷”两句,写自己与世隔绝无杂事烦扰,有理想寄托之所,是诗人隐居二乐③“酌酒摘蔬”及读书,写诗人回归田园自食其力,身处茅屋但神思驰骋,是诗人隐居三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句意 【译文】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 , 鸟度云移落酒杯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②裁:写诗(1) 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解析: (1)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2)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 【解析】【分析】(1)本题首先要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诗首联以倒装句切题,说自己被倒映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来。
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若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其次从结构上思考:首联中的“酒杯”和尾联中的“一樽”形成了呼应从情感上寄托着作者在美景和美酒都具备的前提下,对新诗歌难成的苦恼 (2)本诗首联是对良辰美景下新诗难成的苦闷和苦痛之情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年冬天,即以王黼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自己已是三十五岁,官低位贱,展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自己,伴随着自己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呼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 故答案为:⑴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
⑵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具体句子的含义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句子的作用诗歌首联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诗表达的诗人情感有: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的自我排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