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是这个.doc
7页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以临潼区岳沟村为例【摘要】"中华人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安康以及参与社会开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1]关注农村老年人口,特别是留守老人,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是深入实践科学开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2]所以在当前形势下深入了解和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必要的【关键词】留守老人 农村养老 社会低保 政府一、背景和主题改革开放30多年是经济快速开展的30多年,也是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加深的30多年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不断减少的耕地已渐不能维持生活,而选择进城务工他们进城务工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维持了家庭生活,也带动城市经济开展,为城市建立作出巨大奉献但是,他们大多把孩子、老人〔即"留守人员〞〕留在家里,对留守人员的生活和感情产生极影响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等较多,而对已为经济建立社会开展做出过奉献的"留守老人〞关注较少由于城乡差距加大的趋势无缓和迹象,所以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在较长时间需面对的现实问题,而由此产生的"留守老人〞问题也是一个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
解决留守老人问题,可以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针对目前状况,特组织调研,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为该问题的解决出己之力本调研小组人员有,配合支教课程安排每次出去调研3-4人,在2010年1月20日-23日在长安区岳沟村各组采用访谈式的方法进展调研,采访了12户人家,采访人家广泛,有退休老教师家庭、有老医生家庭、由民间老艺人家庭、有普通人家,受访人年龄在50-80岁之间二、调研对象简介:岳沟村位于市临潼区的斜口镇,规模较大,位于该镇的最西边缘,是该镇最大的村庄之一,有十三个村民小组,有一千余户,6000余人村庄距镇政府近主要姓氏有岳、吴、等因村有一棵年代长远的大白该村原名白村,经组合编制,且因岳姓居多及村有一个大沟道后起名岳沟村以平原为主,共有耕地4500余亩,人均7 -8分,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农民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青壮年人到等地打工,有局部人在镇上从事个体商业或跑运输人均年收入少,生活水平较低该村无选举形式,村干部由上级委任无村民代表,亦无村民代表大会,只有村干部大会全村共有党员70名左右,男女比例为6:1三、调研概况:〔一〕家庭状况:大多数老人子很多,却都不在身边,而子的收入刚好维持自己的生活,没有多余的资金照顾老人的起居,他们的生活压力很大。
〔二〕2、生活状况:老年人生活简单,资金需求不大,但是依旧省吃俭用,另外,娱乐活动显然过于单调,除了聊天,串门,听播送,散步,老人根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没有相关的老年人活动组织,组织过活动的很少甚至没有当问到是不是希望有一些活动时,老人们表示非常希望有这样的活动〔三〕3、养老状况: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老人们都是迫不得已才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并且在子女外出后不得不承当起照顾辈的重担,负担明显加重,对自己的晚年养老很忧虑,人们大多有自己一定量的积蓄,以防老年出现生病时无人问津,或者给子女增加生活负担〔四〕4、医疗状况:该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比拟高,老人们表示他们生病时并不能真正的得到政府承诺的实惠而且村里边医疗合作诊所的药价高于其他私人诊所但是对于贫困的患病老人,"无钱看病〞、"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小病扛、大病挨〞仍是留守老人的普遍心理四、调研结果分析〔一〕老人生活无人照料、生活只能自理各答案所占比例相关问题是否有人照顾生活有〔0〕偶尔〔25%〕没有〔75%〕农务活谁来做自己〔75%〕儿女农忙时回来〔25%〕雇用人〔0〕生病是否有人照顾有〔25%〕没有〔75%〕〔二〕收入不稳定,生活没有保障,生活质量差目前该村除局部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
该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种植经济作物石榴等劳动所得和子女的局部贴补据了解,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农忙时也舍不得花钱请人帮助,致使劳动强度很大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的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由于市场经济导致出售作物价格不稳定,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没有固定数额,因此,老年人生活相当简朴〔三〕家庭气氛缺失,精神空虚寂寞且娱乐方式单调由于儿女不在身边没有人和他们交流,除了和子女偶尔联系,他们精神上寂寞空虚,大多把精神寄托在上,而且他们的娱乐方式只有聊天、串门、听播送等村没有组织任何的娱乐活动,也没有相关的组织,他们的生活单调,根本谈不上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四〕经济压力大、,他们大多得承当子女的婚嫁费用,有的甚至得承当辈结婚的局部费用他们大多数靠自己的收入和积蓄维持生活,50—65岁之间的夫妻,大多需要承当子女的婚嫁费用,有少局部经济状况较好的夫妻还在为辈的婚嫁出钱〔五〕隔代问题突出,辈教育问题严重如果单从照顾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小孩的学习,孩子学习成绩差。
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忧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当孩子上中学后,由于相处时间大幅减少,孩子自控能力差,这让老人极度担忧却又无法监视管教〔六〕政府关注少,政策及补助少,即使有补助落实也不到位政府少有扶助老人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政府现有的老人补助政策〔80—90岁每人五十元,90岁以上每人一百元〕和制度也没有落实老人们大多办了老人证但是大多没有用途五、对策〔一〕建立养老院等机构,把老人集中供养由政府或集体承当主要费用,子女承当少局部费用,建立专门的留守老人养老院,请人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除了解决留守老人的生活无人照料外也可以实现局部人的就业,也解除了外出打工人们的烦恼,实现多赢〔二〕加强老年人创收能力,增大农业创收,提高子女供养老人的能力组织开展老年人生产、生活技能培训,帮助老年人拓展了创收渠道通过工程活动,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了工程实践积极老龄化的宗旨,也是老年人权利、平等、自信的重要表达[3]提供各种就业时机,对农民进展岗前培训等,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从而使他们不再对供养老人感到力不从心〔三〕村委建立老年人活动组织,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建立表达老年人的意愿的组织和机构,建立老人活动室等,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他们设计适合自己有利于身心安康的活动。
鼓励村或者村外的人成为照顾、陪伴老年人的志愿者〔四〕不断加强孝道的宣传,增大农业收入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各种形式宣传孝道,让子报答长辈的养育之恩使他们树立通过不断努力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更多的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报答父母的观念〔五〕设立专门拥有较好师资的学校,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学校的教师与学生父母之间建立有直接长期的的联系,以便于将孩子的情况及时的反映给家长,共同的解决孩子成长和学习中的问题有助于孩子们身心安康成长的同时也减轻了老年人的压力〔六〕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有关保护农村老人权益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村低保比例,力争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到达根本生活水平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容之一[4]所以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由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我国现阶段还没有比拟系统的保障农村留守老人权益的法律,致使农村留守老人的许多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加强相关立法,是保障农村留守老人合法权益的前提,对建立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5]六、总结可以看出在改善解决留守老人的问题时,老人可以自己完成的局部很少甚至没有,而由于农村经济开展条件及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所限,外出打工子女可以出力出资的局部也很少建立养老机构,增大农业创收,建立老年人活动组织,宣传孝道,设立学校等都必须依基层政府和社会为主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就需要中央政府及其下属的有关机构不断履行责任了所以要很好的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现状,各级政府是主体因为该问题是城乡差距扩大引起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遏制改善成想差距不断加大加深的状况七、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EB/OL]..shaan*i.gov./0/1/1065/1114/1116/89721.htm.[2]勇.关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思考[EB/OL]..hny*.gov./sites/home/MsgView.jsp"MsgID=25631.[3]吴玉韶.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政府的策略与行动[EB/OL]. ://.elder./zc/2021/01/.html.[4]均选.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实选择[J].中国农村观察,1993〔3〕.[5]黄军锋.农村留守老人权益保障立法思考[J]. 理论导刊,2021(12)..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