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与平面平行》课程计划.docx
3页《平面与平面平行》课程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准确阐述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熟练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平面平行,运用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能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准确表述定理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实例、几何模型的观察、分析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经历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推导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 2. 难点: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推导过程;如何灵活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定理及证明过程,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2. 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实例,如教室的天花板与地面,以及用长方体、正方体等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空间关系,增强空间想象力。
3. 问题驱动法: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何判断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平行,会有哪些结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生活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图片,如高楼大厦的楼层平面、平行的书架隔板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2.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现象?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与平面平行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通过回顾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得出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特点 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给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思考如何判断两个平面平行 3.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
借助长方体模型,展示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时,两个平面不一定平行的情况;再展示平面内两条平行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时,两个平面也不一定平行的情况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平面内至少需要几条什么样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才能保证这两个平面平行?通过分析,得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用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示判定定理,并对定理中的关键词“相交直线”进行强调,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三)例题讲解(15分钟) 例1:已知正方体ABCD - A₁B₁C₁D₁,求证:平面AB₁D₁//平面BC₁D 分析: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要证明两个平面平行,需要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证明: - 在正方体ABCD - A₁B₁C₁D₁中,因为AB//A₁B₁,AB = A₁B₁,A₁B₁//D₁C₁,A₁B₁ = D₁C₁,所以AB//D₁C₁,AB = D₁C₁,四边形ABC₁D₁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₁//BC₁ 又因为AD₁⊄平面BC₁D,BC₁⊂平面BC₁D,所以AD₁//平面BC₁D 同理可证AB₁//平面BC₁D 。
因为AD₁∩AB₁ = A,AD₁⊂平面AB₁D₁,AB₁⊂平面AB₁D₁,所以平面AB₁D₁//平面BC₁D 例2:在四棱锥P - 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分别是棱PC、PD的中点,求证:平面AEF//平面PBC 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平面AEF中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平面PBC平行 证明:- 因为E、F分别是棱PC、PD的中点,所以EF//CD 又因为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所以EF//AB 因为EF⊄平面PBC,AB⊂平面PBC,所以EF//平面PBC 取PB的中点G,连接EG、AG,因为E是PC的中点,所以EG//BC 因为EG⊄平面PBC,BC⊂平面PBC,所以EG//平面PBC 因为EF∩EG = E,EF⊂平面AEF,EG⊂平面AEF,所以平面AEF//平面PBC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1. 已知正方体ABCD - A₁B₁C₁D₁,M、N分别是A₁A、C₁C的中点,求证:平面MBD//平面NB₁D₁ 2. 在三棱柱ABC - A₁B₁C₁中,E、F、G分别是棱A₁C₁、B₁C₁、B₁B的中点,求证:平面EFG//平面ABC₁ 。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板演和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定理以及例题和练习中用到的证明方法和技巧 2. 强调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相交直线”这一关键条件,以及证明两个平面平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课本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证明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2. 寻找生活中更多关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实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 预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思考如果两个平面平行,会有哪些性质 五、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活实例图片、几何模型动画、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等内容 2. 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几何模型,用于课堂直观演示 3. 直尺、三角板等教学工具,用于绘制几何图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