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1810****630
  • 文档编号:210943542
  • 上传时间:2021-1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 一,背景说明 《朝花夕拾》收录的是鲁迅写于1926年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成于这年的九月,是鲁迅刚到厦门大学教书的头一个月19261927这两年,是鲁迅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鲁迅说的: "到了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从北京到了厦门,再到广东、上海是鲁迅一生中最多变数的时期这两年,他由政府官员转到大学教授,再到一个没有固定职业的自由写稿人我们会发现,这是鲁迅由一个官僚土绅淡出的过程,也是鲁迅由这个社会的主流走向民间的过程这种变化,促成了鲁迅思想的变化比如,他一向服膺的进化论思想,在这个时期就彻底的崩毁了对于他一直批判解剖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的思想,他却有了新的感想这些也都在他这时的文章中体现了出来 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对自然喜爱和对上学生活不满的描写,人们多认为文章是对旧式教育的批判,这也许只是皮相事实上,这时鲁迅已经年过不惑,经历了无数的思想交锋,见过了众多的新旧学派。

      他自己的思想,正在蕴酿确证过程中离开生活多年的北京,来到辽远的厦门海边,使他有时间安静思考在返观儿童时视为是痛苦的学塾生活时,他怀有一种相当温馨的眷念之情同时,他在描写儿童旧事时,对于现代世界也在作着隐隐然的比较和批判 经历这么多,其心情也和当初离开家乡到了南京就新学一样,充满了复杂的心理反映吧!所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回忆性的少年的成长故事 钱理群先生曾指出;鲁迅有意利用"看/被看二项对立模式和设置"无知者视点来写小说如《示众》《孔已己》等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的变化来造成作品的多义性 同样,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也有许多篇幅利用了对立模式和儿童视角(无知者)来叙述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主要利用了儿童视角,叙述儿时学前自在的生活和上了私塾以后感到拘束的生活,在回忆往事时,既描写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又表达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情感思想的变化过程,而且还发表了对于当时社会和文明的看法儿童的叙事是真实然而是无知的,而成年人的叙事是复杂多义的成年人的行为,少年多不能判断真实与否;而少年的行为,成年人多是清楚其含义的两种叙事方式是不同的,因年龄不同而产生了叙述真实程度的差异。

      这种儿童和成年人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反向差异,构成了本文文本意义上的冲突和张力由于成人的角度和儿童的构成了一种反向意图的对照,从现象上看,是相互否定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叙述称为反向叙述 二 文本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半写自己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时光,后半写学塾中的上学生活和老师在对自然和学塾场景描写以外,还写了三个不同身份的故乡人物 "我家的后园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未次的相见也已经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文章首先破题,从百草园讲起这百草园虽然早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是以成年人的语气讲出百草园在记忆中的亲切感觉 接着的一大段描述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鲁迅先用概括的方法写百草园的物什之多他笔下的植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一层是静物描绘,以各种植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描写"不必说三个字正说明这些物什是平常之物,有儿童式的夸张语气,也是引出下文精彩描述的伏笔"也不必说引出百草园里的动物,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简单地选取三种动物,各以其叫、伏、直窜的代表性动作来描写,说明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是多么地自由。

      这里虽然用的也是铺开的写法,但是鲁迅用得却很简明"也不必说也是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设鲁迅这廖廖几十个字,百草园里各物的形影声色便如活了一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极为出色的绘影图形的描写能力 接下来"单字一转,引出园子的泥墙来写不写园子而写墙,墙竟然也是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场所,用的是烘托旁衬法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既是拟人状物,又暗示出园子里既是各种小生物的天堂,也是孩子的乐园从蜈蚣、斑蝥到何首乌、覆盆子,这里的动物植物都让孩子感到新鲜单是泥墙就有如许的乐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百草园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快乐了 这一部分是描写儿童在自然中的乐趣,重在表述自然给孩子的启示和快乐 这段中一句不大经意的话,为下一步进入人的教育作了一个铺垫: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这里,成人所说的话,引出了"我的兴趣我拔何首乌的经历,却让我对成人的教训产生了怀疑成人的教诲和儿童自己的生活体验总是有着反向的结果这是鲁迅这篇文章的基本框架我们也知道,成人的教诲和我自己(儿童)的理解力之间总是有着差距,但是,这篇文章的许多地方讲的都是一个相同的经历模式:儿童从成年人那里接受教诲,按照教训到生活中去体验,结果却多是错误的。

      这是用反讽的方法说明成人在儿童教育上失败,是一种典型的反向叙述这种叙述类似于一个证明的程序,其中包含着一些隐蔽的结论,即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成人也多是不可为师 所以,在下面的段落里,鲁迅就谈到了成人教育儿童的方法在儿童中的反应,并引出长妈妈和闰土父亲等故乡人物,美女蛇故事和捕鸟的叙述则分别写出了乡下人迷信的思维和高超的捕食能力重点虽然在写和他们之间的深厚的情感,照应的却是题目,"百草园乡间和自然写的是自然中各种可爱的生物(包括愚昧的乡民),自然和儿童间温馨的亲和力 在对百草园的回忆作了非常节制的叙述以后鲁迅用了一种情境突转的手法,在这种对自然的叙述渐入佳境时,在情绪达到高潮时,引出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讲述他的学生生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先以儿童哀伤的语气发问,家里大人为什么送他入学然后,连用三个"也许是外加" 都无从知道,来加强儿童对成年人意图的怀疑和不信任感"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但是用了成人式的戏仿强烈地表达了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而对书塾和老师的描写,也是运用儿童无知的视点。

      除了对上学和学生戏耍场面的描写,我们都会认为这里对先生的两处描写很精彩下面我们来看鲁迅对他的老师的描写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的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就知道,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里鲁迅先用几个代表性的特点(高而瘦、须发花白、和蔼)对老师作了简要的交待,然后,用了很经济的三个场景,很传神地描绘出了老师最精彩的几个侧影 先说他的博学"我正好有典故去请教,却不料老师说"不知道"脸上还有怒色了这里暗中有着与和蔼和博学的交待的照应 "我这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 这里又是一种反向的叙述虽然儿童是在自我解剖,可是,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博学这种名号的揶揄当然,这里并不是判断老师是否博学鲁迅设计了一个悖论式钮结在里面虽然是写往事,却是在戏谑当世成人的各种成见事实上,无论是"我还是读者,是不能依"我的叙述来判断老师学问的深浅的博学是成人的观念,并无必备的标准不知"怪哉为何物不能说明老师有没有学问无论何等博洽的人,也不能成为通事解人。

      但在儿童看来,全城里大人以为是的,定然不错,因为都是大人们教导孩子事理从儿童的角度,暗中点出成年人也有许多和儿童一样的信仰方之今世,成人们何尝不也是迷信大人物、相信博学的大人物能解决一切难题吗这也是从儿童的幼稚来推知世人对名人尊崇现象的反讽 而最精彩却是对老师读书的描述: "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幅人物描写,抓住了老师的几个动作,便活动了一个质朴而有情性的先生他的老师一个乡下的私塾先生,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了逝去的风景了椐鲁迅弟弟周建人回忆,鲁迅老师名叫寿镜吾,确是绍兴城内有名的秀才,正是个方正的塾师想来鲁迅的正直,也会有这位先生的影响吧而鲁迅,虽然有过在大学教书的经历,却总是不能和许多名流教授相容他内心深处,一定有着这个老师的影子吧 鲁迅曾在《破恶声论》中提到"伪士当去,迷信可存 在今天的学者看来,就是反智主义了鲁迅也大约总爱和文明人有些不平吧在这篇回忆少年生活的文章中,他对于曾对他的少年心灵产生影响的乡下风景和人物,都给了以温馨笔致加以描写。

      而文章之外,却似乎是处处对于居于文明地位的当代学者名流,进行着各种方式的讽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才是鲁迅式的回忆文章的重要特点吧 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