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备战高二语文培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doc
61页20诗歌鉴赏备战高二语文培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换春霜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教时应仗出群才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往返于中日之间,有感于日使战争导致国土沦丧,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B. 颔联的“图画移颜色”指中国领土在战争中变成了日本领土,点出了题目中的现用之事C. 本诗用典自然贴切,如“乘风”两字用了宗想“愿乘长风破浪”之典,气势豪迈D.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披襟见怀,风格刚健,字重千钧,丝毫不见女儿之态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A解析: (1)A(2)①对日俄横行中国领土的强烈愤慨忍看”“肯使”以反诘语气,写出对日俄战争所带来的国土沦丧的极大愤慨②深重的忧国之情浊酒不销忧国泪”,直抒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即使借酒销愁,也难 于排遣③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救时应仗出群才”写出了诗人对于有志之士共同挽救时局命运的热切期盼。
④愿为国牺牲的崇高志向诗歌尾联表达了愿抛头颅洒热血,以求挽救危亡的豪迈情怀 【解析】【分析】(1)A项,“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理解有误春雷”指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复苏,故“挟春雷”有唤醒民众之意 (2)“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抒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浊酒不销忧国泪”,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表现诗人的忧国之情救时应仗出群才”,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由忧国而思济世,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表达愿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全篇所写,都是忧国的思想和救时的抱负,充满动人的爱国激情 故答案为:⑴A; ⑵①对日俄横行中国领土的强烈愤慨忍看”“肯使”以反诘语气,写出对日俄战争所带来的国土沦丧的极大愤慨②深重的忧国之情浊酒不销忧国泪”,直抒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即使借酒销愁,也难 于排遣③对民众共同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吁救时应仗出群才”写出了诗人对于有志之士共同挽救时局命运的热切期盼。
④愿为国牺牲的崇高志向诗歌尾联表达了愿抛头颅洒热血,以求挽救危亡的豪迈情怀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2.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赠卖松人(唐)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1)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两联认为,把长在深山中的松树卖与长安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虽为求利,但也有一份真意B. 后两联提醒,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C. 作者既嘲讽了卖松人的不识时务不合时宜,又批判了长安富贵人家只重桃李不识松树的庸俗D. 本诗多用对比,如“利”与“真”、“寒涧”与“翠楼”、“瘦叶”“淡花”与“桃李”,暗寓褒贬。
2)有人认为这首唐诗“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C解析: (1)C(2)①本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②本诗的“讽”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一样正直而有才干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绝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之人的重视,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之人 【解析】【分析】(1)C项,曲解诗的意思错在“嘲讽了卖松人的不识时务不合时宜”作者并没有嘲讽卖松人,只是进行规劝、晓谕 (2)本诗是一首讽喻诗本来,松树是耐赛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困,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松,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就不能托根了在委婉的词句中,表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
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妖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就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用意很委婉,诗中松树、翠楼人、桃李都是比喻,用“松树”比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比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比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喻 故答案为:⑴C; ⑵①本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②本诗的“讽”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一样正直而有才干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绝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之人的重视,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之人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时第一步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白话译文: 把松树拿到集市上去卖,我相信你的真实用意是好的 你想把这生长在深山溪边耐寒的松树,卖给富贵的人 长的松叶虽经过几度风霜,但春天淡淡的花儿不好看 市长安历来喜欢粉红色的桃花和雪白的李花,可怜这些松树白白地染上长安街道的尘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夜读书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注释】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1) 首联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2)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 (1)比喻;幽静的“雨夜读书”(2)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解析】【分析】(1)首联,写深夜,雨声淅淅沥沥。
帘内一盏如豆的灯,陋室等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之中描绘了一幅“雨夜读书”图 (2) “那恨镜里凋朱颜”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功名本来我辈事”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所以有对功名未成的伤感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表明作者的心志,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故答案为:⑴ 比喻;幽静的“雨夜读书” ⑵ 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点评】⑴ 此题考查表达技巧及景物首联,写深夜,雨声淅淅沥沥帘内一盏如豆的灯,陋室等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之中描绘了一幅“雨夜读书”图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⑵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那恨镜里凋朱颜”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功名本来我辈事”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所以有对功名未成的伤感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表明作者的心志,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示儿①袁枚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②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③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④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81岁时②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岁时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③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④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B. 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C. 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D. 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2)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B解析: (1)B(2)①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②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
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 【解析】【分析】(1)B项,“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曲解文意,“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让他们要记住,写诗不能捡别人的陈词滥调,也不要去从事考据之学,因为这些都会埋没掉自己,而没有了“自我”也便淹没了性情第六句中,袁枚在强调诗里要有自我,正是因为都是自己的东西,而每个人的性情是不同的,因而所创的作品才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让他们要记住,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写诗不能捡别人的陈词滥调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也不要去从事考据之学,因为这些都会埋没掉自己,而没有了“自我”也便淹没了性情袁枚强调的诗的“新”也就是强调诗里要有自我,写出自己真性情的诗便是新诗这一切都在表明袁枚鼓励人们从传统精神的桎梏里解放出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个体价值,去努力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故答案为:⑴B; ⑵①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②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
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