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综述.docx
6页《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综述》摘要:而在短期,西部金融发展显著的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东部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金融发展都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中国整体金融的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DistributionofIncom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vol.98,No.5,1076—1107摘要: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一直是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研究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文献进行了归纳与评述,最后得出对当前研究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启示关键词: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就提出金融发展会扩大收入差距,开创了这个领域研究的先河随后,一些研究结果相近的文献纷纷涌现,诸如:Banerjee和Newman(1993)提出,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金融发展会扩大收入差距Levine(1993)以及Townsend和Ueda(2003)提出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在金融发展初期,由于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金融发展会扩大收入差距,随着金融发展逐渐成熟,金融发展会慢慢减小收入差距。
近些年来不少国内学者也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虽然研究结果各有不同,但几乎所有研究此问题的学者都承认金融发展会影响收入差距,研究结论的争议仅在于中国目前的情况是位于倒U型曲线的左边还是右边本文筛选出一些近期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对未来的研究能有所帮助1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理论分析自从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研究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后,不少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归纳起来,金融发展主要通过下述的两个方面影响收入差距:1.1 门槛效应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证明由于金融机构存在固定成本,个人在加入并使用金融机构服务时必须支付成本在金融发展的早期,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穷人由于没有能力支付成本,而不能享受金融服务而富人则有能力支付成本来享受金融服务,进而提高个人收入,从而收入差距扩大了Galor和Zeira(1993)则结合人力资本投资与财富分配的不可分性,发展了一个交叠的世代模型,并进一步分析认为:由于个人初始财富不同,穷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少,而富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多。
富人相对穷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获得了更高的教育回报,从而个人初始财富的差异会影响未来的收入差距Banerjee和Newman(1993)运用更复杂的模型,考虑了在加入更加一般的偏好设定的情形下,个人职业选择与财富分配的关系在信贷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穷人和富人能从银行取得的贷款是不同的富人由于信誉好能比穷人获得更多的贷款,穷人则由于没有信誉或者没有抵押只能获得很少甚至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因此,穷人因为无钱投资只能选择为富人工作这样,初始财富的不同决定了个人职业选择的不同,劳动报酬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1.2 涓流效应Aghion和Bolton(1997)考查了在信贷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资本积累的“涓流效应”他们认为造成信贷市场不完善和持续收入差距的根源在于道德风险和信贷约束在资本积累率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经济收敛到一个不变的财富分配状态即使放松管制,“涓流效应”仍会使收入差距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尽管如此,政府还是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必要,特别是应该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加快“涓流效应”的过程最终,初始资本积累有扩大收入差距的效应,但是在后期扩大的资本积累会逐渐缩小收入差距Matsuyama(2000)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探讨了财富分配和利率的作用机制。
他假设投资存在门槛和个人存在信贷约束在满足这两个假设的条件下,开始阶段,穷人受限于投资门槛,只能将财富存于银行获取较低的利率收入,富人则将从银行获得便宜的贷款,并用便宜贷款投资于高收益项目,从而获得更高的财富水平,于是收入差距在短期内扩大了但是,随着富人信贷需求的增加,利率会变得越来越高,穷人从中受益通过“涓流效应”,财富逐渐由富人的口袋流向穷人的口袋,收入差距渐渐缩小2 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很多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主要分为以下三种:2.1 金融发展缩小了收入差距Li,Squire和Zou(1998)以49个国家为样本,运用线性趋势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表明,无论各国财富分布如何,金融发展都带来了高增长;并且,无论各国经济的增长率是否相同,金融发展均减小了基尼系数,即金融发展缩小了收入差距Clarke,Xu和Zou(2003)采用全球91个国家1960年到1995年间的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缩小了一国的收入差距,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提出的倒U型假说没有得到证实。
Jalilian和Kirkpatrick(2001)以42个不发达国家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能减少贫困所以,通过以经济增长为中介,金融发展间接的降低了贫困水平Beck、Kunt和RossLevine(2004)采用全球99个国家1960年到1999年间的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金融发展与降低贫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穷人的收入增长快于每单位GDP的实际资本的增长,即金融发展可以降低贫困水平,缩小收入差距2.2 金融发展扩大了收入差距Townsend和Ueda(2001)采用泰国1976年到1996年之间的微观数据,在改进的GJ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会提高经济增长率和扩大收入差距国内大部分学者也支持金融发展会扩大收入差距的观点,例如:Wei(1997)采用1989年到1991年间中国城市层面的数据,考察了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国有银行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中小企业和涉农企业则不受国有银行青睐由于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城市,所以城市比农村获得了更多的信贷支持。
另外中国的金融系统也主要集中于城市,所以,金融发展的城乡非均衡效应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扩大了收入差距章奇、刘明兴、Chen和陶然(2003)利用1978年到1998年的省级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扩大了收入差距他们进一步将样本期分为1978年到1988年和1989年到1998年,发现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阶段,并且,他们发现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不能影响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负面作用姚耀军(2005)采用1978年到2002年间的数据,基于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作出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温涛、冉光和和熊德平(2005)采用1952年到2003年间的数据,基于VAR模型对中国整体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尹希果、陈刚、程世奇(2007)采用1978年到200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VAR模型对东部与西部分开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而在短期,西部金融发展显著的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东部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显著王洪亮,蔡泽祥,王丽爱(2010)通过协整检验以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金融发展都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中国整体金融的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由于具有自我加强的惯性,均不是金融发展的原因叶志强、陈习定和张顺明(2011)则采用1978年到2006年间各省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减少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呈负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则不相关2.3 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Hossein和Jalilian(2003)使用中学教育当作工具变量,金融发展与这一工具变量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收入差距和人均GDP所代表的发展程度之间在统计上呈倒U型关系,且在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的程度之间的二次关系后面的驱动力是金融发展他们计算出人均GDP影响收入差距的转折点是5000美元,金融发展水平影响收入差距的转折点是40%在那些金融发展水平低于40%的经济中,收入差距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一旦金融发展水平达到40%,金融的进一步的发展会缩小收入差距。
Tyigun和Owen(2004)利用回归方程对影响短期经济波动的因素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模型的自变量包括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项通过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后,他们发现金融发展、收入差距与短期经济波动也呈现出库兹涅茨特征沈坤荣、方文全(2005)利用中国1978年到2003年间的数据,对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存在相关关系,并且二者服从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3 结论从以上综述可见,尽管金融发展会影响收入差距的观点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承认,但二者之间究竟是正向关系、负向关系还是由正转负的倒U型关系,国内外的学者还未达成一致意见造成这个分歧的原因可能在于:第一,不同国家的宏微观环境都不相同,因此相同的金融发展路径对于不同国家收入差距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第二,金融发展是一个包含不同层次内涵和外延的范畴,金融指标的选择不同,或者选择的指标不全面和不准确都可能会造成研究结论的不同同样收入差距指标的不同选择也会影响研究结论抛开研究结论的差异不谈,目前为止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改进:其一,目前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只是建立在宏观基础上,只有Greenwood和Jovanovic的模型较好的利用了微观数据。
今后的研究应该把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利用数学知识把理论模型建立在微观基础上其二,从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数学者尤其是国外学者,所使用的实证方法大多还停留在二元线形回归和多元线形回归上,方法过于简单,难以达到精确衡量变量之间关系的目的,计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参考文献:[1] Aghion,Philippe,PatrickBolton,“ATheoryofTriekle-DownGrowthandDevelopment”.The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97,vol,.64,173一189.[2] Banerjee,AbhijitandNewman,Andrew,“OcupationChoiceandtheProcessofDevelopment”.JournalofPoliticalEeonomy1011993,274,-98.[3] Beck,Thorsten,AsliDemirguc-Kunt,RossLevine,“Finance,Inequality,andPoverty:Cross-C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