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深州市王家井镇中学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研说教材稿新人教版.docx
6页⋯⋯⋯⋯⋯⋯⋯⋯⋯⋯⋯⋯⋯⋯⋯⋯⋯⋯⋯⋯⋯⋯⋯名校名 推荐⋯⋯⋯⋯⋯⋯⋯⋯⋯⋯⋯⋯⋯⋯⋯⋯⋯⋯⋯广东省深州市王家井镇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研说教材稿 新人教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标,包括初中历史课程目标,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教材的内容结构,教材的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大方面一、说课标1.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知识与能力”层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 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会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由感知历史、 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运用探究式学习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 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在科学划分的基础上, 深化了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更加注意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历史的“真谛”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2.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内容标准八年级下册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也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说教材1.教材的编写特点1⋯⋯⋯⋯⋯⋯⋯⋯⋯⋯⋯⋯⋯⋯⋯⋯⋯⋯⋯⋯⋯⋯⋯名校名 推荐⋯⋯⋯⋯⋯⋯⋯⋯⋯⋯⋯⋯⋯⋯⋯⋯⋯⋯⋯①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编写突出了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特点,教材把内容分为大、 小字两种字体, 小字内容不作记忆要求, 减轻了学生负担 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尽量避免艰涩难懂的抽象理论知识, 尽量避免专业化、 成人化, 叙述力求生动、 具体、形象 ②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力求将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师生; 加强了历史与政治、 历史与现实间的联系和区别, 同时注重了教材的启发性。
③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教材的特色之一是活动课和课文后活动与探究的设置, 要求师生转变观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教材的编写体例人教版教材和华师版教材均采用了单元与时序相结合的课题体,人教版在书的结构上设置了编写说明、目录、单元课文、活动探究课、附录单元的结构又分成了单元页,主题课文, 活动课 课的结构包括导入框、 正文宋体字、 副文楷体字、 文献资料、 图表、 动脑筋、注释、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人教版教材在课前设置编写说明,华师版教材则采用导言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单元页的设置也不尽相同, 人教版的单元页用提纲介绍本单元内容, 华师版教材是用导言系统介绍本单元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华师版教材在课文前没有导入框, 课后的设置上也有所不同,人教版教材则采用了统一的形式华师版教材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而设置了不同的课后活动如“阅读与思考” 、“制作与实验” 、“年代换算” 、“参观访问” 、“课外学史” 、“议论”、“小辩论”等等,因需而设,不拘一格3.教材的内容结构本册教材设置了七个学习单元, 21 课,还有 4 个活动课,共 25 课的内容教材的前三个单元以历史的纵向发展为主线, 它承接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的线索, 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学习单元,概述了 20 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所走过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材的后四个单元设置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教育与文化” 、“社会生活”等四个横向学习主题 以专题的形式,分别叙述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在这些领域的代表性成就本册教材高度浓缩, 学习时需要补充大量史料, 将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自由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空间第一单元叙述建国头三年的历史, 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现实的需要, 删去了 “镇压反革命”的内容,而细化了抗美援朝中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土地改革,更加贴近生活2⋯⋯⋯⋯⋯⋯⋯⋯⋯⋯⋯⋯⋯⋯⋯⋯⋯⋯⋯⋯⋯⋯⋯名校名 推荐⋯⋯⋯⋯⋯⋯⋯⋯⋯⋯⋯⋯⋯⋯⋯⋯⋯⋯⋯第二单元分成了工业、三大改造、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等方面系统分析,每一方面既自成体系,同时又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教版构建了三课内容,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在设置上人教版与华师版也有所不同 : 华师版教材将这一部分设置为四课, 其中将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合为一课,将改革开放分开设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两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单独设为一课。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学习本单元要加强知识的前后延伸,如学习“香港回归” 时可以联系八年级上册第 1 课中的香港是何时被英国割占的, 复习《中英南京条约》 ,学习澳门的回归时联系七年级下册第 16 课的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祖国的统一在华师版教材中只设置了一个子目“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而人教版教材中单独设成一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介绍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变化,重点强调,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明白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第五单元用三课内容介绍了国防建设和新中国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第六单元用四篇课文介绍了新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重大成就, 使学生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第七学习单元只有一课, 采用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形式以人们的身边事和切身体会来感受历史,感受社会的巨大变化4. 教材的立体整合每个单元不是孤立存在的, 本册教材可以横向整合为政治经济史、 军事外交史、 科教文化史三大模块其中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划为政治经济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划为军事外交史范畴,科教文化史包括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
而这三大模块又是相辅相承的、相互融合的 完善的政治制度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只有经济发展了, 国家才有能力发展国防科教文化事业, 才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 反过来, 科教文化的发展又能不断完善政治经济制度以中共召开的会议为例, 将知识作一纵向整合 其中新中国建立前的五次重要会议集中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中: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出现在《第 10 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七会议出现在《第 12 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小字部分,遵义会议出现在《第3⋯⋯⋯⋯⋯⋯⋯⋯⋯⋯⋯⋯⋯⋯⋯⋯⋯⋯⋯⋯⋯⋯⋯名校名 推荐⋯⋯⋯⋯⋯⋯⋯⋯⋯⋯⋯⋯⋯⋯⋯⋯⋯⋯⋯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中,中共七大在《第 16 课血肉筑长城》中介绍新中国建立后的会议集中出现在八年级下册中,中共八大在 《第 6 课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中讲述,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第 8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学习,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在《第10 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集中讲述通过以上会议的整合,可以让学生感受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尝试探索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①充分利用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记忆历史, 理解历史, 例如学习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时, 利用共产风和浮夸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和现代化,充分利用好教学挂图、幻灯、录像、影片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采用多媒体展现部分的动态历史镜头, 再现历史 如中共八大的录像资料 ③实行分层次教学, 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内容标准将知识和能力分为识记层次、理解层次、 和运用层次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④注重历史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⑤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始终贯穿爱国主义的教育 可利用教材中的科技进步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评价建议历史教学评价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历史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功能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历史教学评价分为课堂教学评价、 单元教学评价、 学期教学评价和学年教学评价等 不同教学阶段的评价,应有相应的评价目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如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而学期教学评价则是系统考察学生一学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对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评判应该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 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 课标中主要提供了这几种评价方法: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测验法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选用不能把这些方法割裂开来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首先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 学校图书馆是课程4⋯⋯⋯⋯⋯⋯⋯⋯⋯⋯⋯⋯⋯⋯⋯⋯⋯⋯⋯⋯⋯⋯⋯名校名 推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 利用好图书馆中的人文方面的书籍,如通俗历史读物、历史刊物、历史地图、历史小说等第二是充分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和乡土教材, 如社区中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