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43例报告.doc
3页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 4343 例报告例报告山东医药 2000 年第 24 期第 40 卷 经验交流作者:武传中 王其美 申爱方 王昕 李秀芝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临清 252601自 1998 年 3 月以来,我院开展电视腹腔镜妇科手术 43 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 23~50 岁,平均 33 岁经产妇40 例,已婚未产妇 2 例,未婚 1 例输卵管妊娠 18 例,卵巢囊性肿瘤 9 例,卵巢冠囊肿 7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 3 例,子宫肌瘤 2 例,子宫肥大症合并双侧卵巢畸胎瘤 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 1 例,盆腔脓肿 2 例43 例中,输卵管切除术 18 例,附件切除术 12 例,卵巢囊肿剥出术 7 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3 例,脓肿穿刺抽吸术 2 例,多囊卵巢楔形切除术 1 例手术方法:本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2 例因麻醉效果不满意改为气管插管麻醉采用头低臀高约 15°仰卧位脐轮上缘横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切口长约 1.0cm用Veress 针向腹腔内穿刺,成功后注入 CO2 气体,形成气腹置入套管及腹腔镜探查盆腔。
耻骨上正中及两侧 7~8cm 处共做2~3 个穿刺孔,通过套管插入手术器械施行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时,采用内套圈技术将内套圈送入腹腔,套入准备切除组织的根部,收紧套圈,共套扎 3 次,线结上切除组织卵巢囊肿者,则需抽吸囊肿内液体,然后用内套圈套扎,残端用双极电凝处理施行卵巢囊肿剥出术及卵巢楔形切除术时,采用单极电凝钩边电切边分离剥出囊肿,小的出血点采用电凝止血抽吸囊肿液,囊皮经套管取出行卵巢楔形切除者,用单极电凝钩直接电切即可,一般无出血,创面无需缝合施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时,在腹腔镜下电凝后电切圆韧带及骨盆漏斗韧带,电切阔韧带前后叶,用内打结法结扎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峡部其余步骤同经阴子宫切除术手术结束前均应彻底冲洗盆腔,仔细观察手术区有无损伤及出血,结扎线是否牢固结果:附件区手术共 40 例,腹腔镜下完成 38 例(占 95%),开腹 2 例,手术时间为 30~90 分钟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3 例,手术时间为 120~180 分钟手术经过顺利,无出血,无手术意外发生体温 37.5~38.5℃,术后 24 小时体温均恢复正常术后 8 小时开始进流质饮食,可以坐起并床上活动,24小时均能下床,无明显术后切口疼痛,无需镇痛药物。
术后住院日 3~5 天1 例盆腔脓肿于术后 2 个月复发,经后穹窿切开后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1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血 FSH、LH 及 T 均正常,随访 6 个月仍未妊娠43 例手术中并发皮下气肿 1 例,肠系膜损伤 1 例,中转开腹 2 例1 例皮下气肿发生在建立气腹过程中,其原因是患者肥胖,气腹针未能进入腹腔而进入腹膜外腔,注气后形成皮下气肿;经重新穿刺后手术仍获成功,皮下气肿于次日自行消失本组中转开腹 2 例,1 例有 2 次剖宫产史,盆腔内粘连较重,手术野暴露不清楚,无法行腹腔镜手术而转为开腹;另 1 例为卵巢畸胎瘤,其头节骨质部分在向腹腔外取出过程中滑脱,致标本滑落在腹腔内丢失而中转开腹肠系膜损伤 1 例系 trocar穿刺时用力过猛,trocar 突入腹腔,扎破肠系膜一 0.5cm 小口,无出血,未处理讨论:腹腔镜的多数意外发生在 Veress 针或套管针做初次穿刺时,如有不慎可刺破腹主动脉,导致患者死亡为避免上述意外发生,我们采用脐轮上缘横切口切开皮肤直达筋膜,仅剩一层腹膜,然后用 Veress 针斜向下方向腹腔内穿刺,穿刺时比较容易掌握力度和方向脐轮下方的腹膜与腹壁连接较紧密,自脐轮上缘斜向下穿刺时,针体正好通过脐轮下方,不会推开腹膜而误入腹膜外腔,也不会突然进入腹腔损伤脏器及血管。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腹壁几乎无疤痕等优点,因此患者容易接受腹腔镜手术适用于一些风险较小的手术,如输卵管妊娠、卵巢囊肿、较小的子宫等收稿日期:2000-11-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