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青岛版.doc
5页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产生教案 青岛版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情感目标: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认知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带、瓶子、钢尺、鼓、鼓棍、锣、小黄豆、系着线的泡沫小球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课时:一课时设计说明:本节课设计重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教学过程:(教室里摆放九个小组的桌子,桌子上放有号码牌,学生进教室后分小组坐在座位上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教师播放录音)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5.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二、自主探究(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1.师: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2.分组实验。
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4.教师小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时就能发出声音二)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实验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2: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实验3: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实验方案表小组共同探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组内共同选择的实验材料(在选择的材料序号前打“√”)(1)队鼓(上面撒有小黄豆)、鼓棍2)锣、系着线的小泡沫球3)钢尺小组内口头研究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步骤小组内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1)指名小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2)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3)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4)师生总结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三)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说说为什么?2.指导小组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3.汇报实验结果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又一次的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拓展活动1.引导学生拨动钢尺时观察钢尺的运动轨迹(教师加以解释什么是运动轨迹),并把它画出来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轨迹图教师分析尺子的运动轨迹图,加深学生对物体振动的理解四、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课后感受:本节课,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自主探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传播教案 青岛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向四面八方的,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准备:1.大鼓、4个背后吊着一个小泡沫球的纸屏2.水槽、水、闹钟、塑料袋、扎线、长木条、木板、两根金属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大自然奇妙无穷,各种声音交错在一起,遥相呼应,如同一曲曲交响乐,使世界充满生机这里所指的"交响乐"是由哪些声音组成的?它们来自何方?2.学生讨论、汇报3.师生小结:这些来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厂等四面八方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里的呢?(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途径1)提问:每天上课铃一响,校园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挂在高处的喇叭一响,全山村都能听到树上的鸟鸣,人在树下的四周较远处也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想想看声音是在哪里传播的,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树上的鸟鸣,树周围和人之间充满着什么物体,说明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四周都能听见,说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3)小结: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推想: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2.引导学生研究声音传播的形式1)提问: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一圈圈向外传的水波和听到石子落水声)(2)实验:一名学生在教室中间敲大鼓,其他同学围绕四周观察鼓周围立的纸屏及纸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现象?(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击鼓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就形成了声波,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5)讨论:纸屏上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为什么各个方向的小球都会振动?鼓声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6)小结:随着鼓声我们看到纸屏上的小球振动,这是由于击鼓产生的声波从鼓面通过空气传向四周的纸屏,引起纸屏和小球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我们才听到了声音3.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闹钟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3)汇报实验结果4)师生总结:通过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课后感受: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