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教教师专业化.ppt
252页模块三 职教教师专业化,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 二 职教教师职业 三 对我国职教教师专业若干间题的反思 四 职业教育教师资格 五 职业教育教师标准 六 关于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七 国际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启示,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一、我国中职教师队伍现状 2004-2007年期间,我国中职校教师队伍呈现如下态势:数量有所增加,但不能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质量有所提高,但一些中职校教师质量提高限制性因素还未解决;结构性矛盾得到缓解,但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制度实施面临可行性挑战 1. 2004-2007年中职校(机构)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1)教职工数2004-2007年期间,我国中职校教师队伍,无论是教职工数、还是专任教师数都有所增加具体内容见图3-1 2004-2007年间,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的教职工数量情况基本相同,呈上升趋势成人中专的教职工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具体内容见图3 -2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2)兼职教师数保持了两年的上升势头具体内容见图3 -3 (3)分科专任教师数具体内容见图3-4。
2004-2007年期间,我国中职校各科专任教师数量总体格局情况变化不大 2004-2007年间,中职校专职教师数量及数量排名具体情况见表3-1 (4)专任教师学历,具体情况见图3-5 (5)职称情况 2004-2006年间,我国中职校专任教师获得不同职称的结构状况变化很小具体情况见图3-6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2004-2006年间,中职校外聘教师的职称情况与专任教师情况结构相似总体说来,最多的也是中级职称教师;其次是副高级职称教师;第三是初级职称教师;第四是无职称的教师;外聘教师中,正高级职称的比例最小 (6)年龄情况 总体看来,我国中职校专任教师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2004-006年间,我国中职校教师数中,30岁及以下的专任教师数所占的比例最大,随着年龄的增大,在这一年龄段的专职教师数量呈现递减趋势具体情况见图3-7 (7)专任教师变动情况中职校(机构)专任教师的变动情况包括增加专任教师数和减少专任教师两种情况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增加专任教师主要自高校毕业生、外单位教师调入、非教师调入和其他几种情况。
中职校专任教师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减员、调离教师岗位人员和其他三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3-2 2. 2004-2007年中职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分析 (1)中职校专任教师数量有所增加,但依然不能满足中职的快速发展 尽管如此,我国中职校教师的数量依然不能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主要表现为生师比逐年加大,具体情况见图3-8 在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热门、紧缺专业的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生师比非常大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这一状况说明我国中职校非常缺乏专业课职业教师,应迫切关注中职校专业教师的增加问题具体情况见图3 -9 (2)总体质量有所提高,但在学历、职称、行业企业经验、职业吸引力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2004-2007年间,我国中职校专任教师的质量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学历合格率增多、但依然存在若干问题,如行业企业经验不足等 ①学历 2004-2007年间,我国中职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本科生的人数逐步增加而具有专科、高中及以下的教师人数逐步减少 2004-2007年间,具有硕士学历的中职校专任教师的数量上升幅度明显具体情况见图3-1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具有硕士学历、本科学历的中职校教师的大量增加,与我国“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密切相关为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努力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部分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自2000年起,我国每年专门划拨了一千多个硕士指标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我国“教师法”第三帝第十一条第(四)条内容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为使学历达标,很多中职校教师进行专升本学习,行政和中职校也对此采取了鼓励政策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尽管如此,但还应该看到,具有不同学历的中职校专任教师之间的比例变化很小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格局具体情况见图3-11 ②职称 “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05年,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专任教师的比例,中等专业学校(含成人中专)达到25%,职业高中达到20%,技工学校达到15%。
但2004-2006年间,我国中专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职务教师的比例一直未达标具体情况见图3-12,图3-13和表3-3、表3-4 ③来源,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2004-2007年期间,新增加的中职校教师中,有61%一64%是新毕业生和外单位教师调入这两种新教师往往缺乏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非教师调入的约为13% ~ 14%这部分人中,有一些来自行业企业,他们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但还有一部分不一定具有所需实践经验此外,还有23%~25%的新教师来于其他渠道分析以上情况发现,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中职校新教师不到14%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能全面理解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职业情景,不了解职业情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功能,更不能比较深刻地明确与所教专业相应职业的内涵的变化这些,均极大地限制了职教教师的总体质量具体情况见图3-14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④“双师型”教师比例 2004-2006年间,“双师型”教师占中职校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有所增加。
(3)结构2004-2007年间,我国中职校教师队伍在结构方面得到了一些改善,但同时,结构性缺陷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专任教师比例逐渐加大,但依然不能满足中职校快速发展要求 ②专业课教师占专任课教师比例逐渐加大,但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要求 ③实习指导教师比例逐渐加大,但依然不能体现中职校特色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④兼职教师数量增加,但占任课教师总数的比例变化不大 ⑤专任教师数量的多少与教师年龄的增高成反比,教师集聚在年轻的年龄段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中职校教师太过于集中35岁以下的教师约占中职校专任教师的一半,4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所有专任教师的80%以上这种状况不利于中职校教师的管理及教师职务的晋升,从而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⑥不同专业教师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校专业的调整动向,但依然不能满足紧缺专业发展 2005年中职校(机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百分比的情况与2004年的情况相同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而2006年的情况与2005年的情况不同,发生了如下变化: 第一,中职校三类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中的百分比排名上升了。
第二,与第一种情况相反,中职校包括师范类、财经类、医药卫生类、农林类、土木水利工程类和社会公共事务类共六类专任教师占所有专任教师中的比例排名下降了 第三,还有六类中职校专任教师占所有专任教师中的比例排名没有变化它们分别为:信息技术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其他类、商贸与旅游类、能源类和资源与环境类 尽管不同专业类别的中职校教师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职校专业的调整,但总体说来依然不能满足紧缺专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一些紧缺专业的生师比过高方面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3. 2004-2006年中职校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政策及项目 为了提高中职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我国在2004-2007年期间,在政策上有重大突破,并实施了对于提高中职校教师队伍质量有重大影响的计划比较有影响的中职校教师培训项目包括: (1)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2)“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P300项目)”教育部与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联合实施,2004-2006年,通过国内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共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培训了数控、汽车、电子等6个专业的916名骨干教师3)“校长高级研修计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2003年10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了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培训的对象、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培训的主要内容、类型和形式等内容 (4)“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2006年9月28日,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意见”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形式与组织管理意见”提出:教师到企业实践,可根据培训需求和客观条件,采取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在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管理方面,该“意见”提出:可由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工作方案,统一确定对口企业、统一组织实施,也可由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自主组织实施,并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统筹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运行管理机制。
为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来源和相关待遇,该“意见”提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二、结构性矛盾—中职教师配置急需关注的重大问题,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教师配置是指各种教师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教师配置的结果是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其目的是要形成比较理想的组织结构,为此,要以教育目标和不同种类教育的属性为依据 2004-2007年期间,我国中职教师队伍的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高,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结构性矛盾依然是我国中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来源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与教职工数量结构、专业课教师与专任教师结构、不同专业种类专业教师结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构、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任课教师结构等方面,这些结构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中职教育的更快更好发展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1.来源结构 新大学毕业生往往缺乏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外单位调入的教师中有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也很少非教师调入的人员中,有的来自行业企业,他们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但有的不一定具有所需实践经验。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发现,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中职新教师不到20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能全面理解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职业情景,不了解职业情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功能,更不能比较深刻地明确与所教专业相应职业的内涵的变化这均极大地限制了职教教师的总体质量的提高(见图3-2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一 对我国职教师职业化现状若干认识,2.年龄结构 2004 - 2006年间,我国中职专任教师的数量与教师的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大的教师数量越少 从中职教师年龄结构上分析发现,我国中职教师相同年龄段的教师过于集中,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梯度35岁以下的教师约占中职校专任教师的一半,4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所有专任教师的80%以上这种年龄结构的教师队伍不利于中职教师的管理及教师职务的晋升,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这种年龄段过于集中的状况也容易形成某一年龄段的教师断层的局面3.职称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