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耳定律》说课稿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doc
5页《焦耳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实验属于探究实验,教材在设计上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初二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物理课程,对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物理问题有一定的掌握,初三的学习中,仍然注重让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来研究物理问题,例如,研究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等,灯泡的亮暗反映出电流的变化的转换思想,学生对利用控制变量法和法来研究物理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为学生进一步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重点:焦耳定律及其应用2)难点:通过探究,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那些因素有关;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3)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做好电流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在得出了焦耳定律以后介绍焦耳定律公式及其应用。
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并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生活事例和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二.说教法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采取一边实验一边讲解、边讨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教学、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学,精心构筑学生体验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三、说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利用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猜想、讨论,告诉学生科学家们也经常使用“猜想”这种方法来研究有关问题教师、学生共同确定因素:电流的热效应——所以有电流(I);因导体的电阻影响电流的大小,所以应该有电阻(R);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不难知道导体放出的热量还与时间(t)有关在I、R、t三个量的情况下如何研究呢?先让学生讨论,并设计研究的方案利用控制变量法,结合课本可设计如下实验:(1)I、t不变,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观察实验,此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2)R、t不变,甲的电流大于乙的电流观察实验,此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3)I、R不变,时间越长电流放出的热量越多。
教师先让学生归纳,然后教师总结出焦耳定律内容、公式,让学生自己搞清Q、I、R、t各个量的单位,并进行理论推导3.课堂练习:学生完成例题并解释课堂开头提出的问题4.最后教师简单介绍电热的利用和防止5.学生对照教学目标完成本节小结6.布置作业:完成导学案四.说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利用多媒体设备显示实验中U形管中液面上升的情况,利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五.说作业设计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有趣、有层次并设计社会实践题以体现学以致用,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六.说学法指导1.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掌握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2.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指导学生做探究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上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的内容)当然,说课不同于真正的上课,在上课时还可以灵活的变换各种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