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pdf
15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战国)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3)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东汉时期:开始使用一牛挽犁4)唐朝时期: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歩犁的基本定型)3.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低下,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4. 土地制度: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氏族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主要的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均田制注:由于封建社会实行土地私有制,所以就导致了封建社会所无法克服的土地兼并现象。
5. 古代水利建设概况: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6.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 冶金冶铜:商周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东汉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南北朝发明灌钢法2. 纺织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明:棉布成为大众衣料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 陶瓷业:制陶业: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唐朝:唐三彩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 - 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青花、釉里红- 明五彩、斗彩瓷- 清粉彩、珐琅彩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优缺点: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三、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古代商业发展(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 周朝 :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在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市的种类增多出现晓市、夜市、早市等明清: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和会馆),如徽商、晋商四、了解“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 “重农抑商”政策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 “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海禁”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产生 : 时间、地点、部门-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标志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打击压制工商业者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阻碍中外贸易的发展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洋务运动1.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2.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3. 时间 19 世纪 60-90年代4. 内容: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第一家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规模最大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5. 评价: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三、民族工业1. 历程:阶段时间原因备注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主要)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沅、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初 步 发 展( 第 一 个发展高潮)从 甲 午 战争到 1912 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实业救国”的推动短暂春天(“黄金时代”)民 国 初 期( 一 战 期间 19121919)1. 繁荣原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实业救国”的影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直接,根本)2. 短暂原因: 一战结束后,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你、民族工业萧条下去轻工业发展较快; 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抗 战 前 夕的 短 暂 发展国 民 统 治前十年( 1927-1936)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洋货)官僚资本出现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遭 到 沉 重打击抗 日 战 争时期( 1937-1945)a- 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b-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资本的压迫民族工业的内迁萎缩抗 战 胜 利后 ( 19451949)a美国的经济掠夺b官僚资本的排挤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工业趋于瓦解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点: (1)发展不均衡(集中于沿海地区;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3.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不利因素:先天不足;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后天畸形;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2)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4. 认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实现近代化,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按阶段划分: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年) ;文革十年( 1966 1976)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一 、概述 20 世纪 50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及经验教训1过渡时期(从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1)1953 年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总路线:内容是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
2)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改( 19531956 年):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过程: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和平赎买b: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历史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2.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初期有益的探索-56年中共八大制定正确决策: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当前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经济建设方针: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探索过程中的失误-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8 年“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公有化程度高、集中管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实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 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纠“左”调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 “文革”时期(1966-1976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损失惨重1973 年国民经济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 年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经验教训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据此制定方针政策 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二、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理解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