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辞赋的构成.ppt

30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9362451
  • 上传时间:2018-11-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35.50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辞赋的构成,郭文磊,本节重点难点,辞赋的押韵 辞赋的句式 赋体的演变,一、前言,辞赋的由来 辞来源于“楚辞”,继承了“楚辞”的形式特点 1.句式长短不一 2.语气词“兮”、“些(suo)” 赋最初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来源于《诗经》,一、前言,一、 前言,汉之前,辞偏重于抒情,赋则重于叙事到了汉代辞渐渐被赋所取代辞赋结合了韵文和散文,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文体吊屈原赋,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二、辞赋的押韵,1.辞赋同诗歌一样是押韵的 (分析古代韵文或诗歌的用韵,必须有明确的时代概念,应知不同时代的语音系统是不同的,不能以今律古二、辞赋的押韵,2.辞赋的押韵规则 (1)最常见的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江淹的《别赋》,二、辞赋的押韵,(2)奇句也有用韵的,那是全篇的首句,或换韵的开头 君不行兮夷犹△(首句),蹇谁留兮中 洲△? (《楚辞·九歌·湘君》),二、辞赋的押韵,(3)当句末是语气词时,往往是语气词的前一个字押韵 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yng〕,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yng〕,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yng)者乎! 江淹《别赋》,二、辞赋的押韵,(4)汉赋和唐宋古文家所作的赋,押韵比较自由,有句句韵,隔句韵,也有隔二、三句才押韵的 (5)以散文与骈文兼行的赋文,散句(点线表示)不押韵,骈句则押韵二、辞赋的押韵,如苏轼的《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三、辞赋的句式,(一)辞的句式 《楚辞》的句式与《诗经》的句式不同,《诗经》以四字为主;《楚辞》一般以六字为主,或加上“兮”字成为七字句,两句合为一联一)辞的句式,1.前句用“兮”字,后句不用“兮”的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2.句句带“兮”字,且将“兮”字夹入句中的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身首离兮心不惩 《九歌·国殇》,(一)辞的句式,3.不用“兮”字的四字句、五字句甚至多字句同样存在尽管如此,运用六字句加“兮”字的句子依然是《楚辞》的句式特点之一 4.很少运用连接的词语 例如,《湘夫人》、《哀郢》,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二)赋的句式,1.赋的句式不拘字数,但大多是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不排除四、六之外的一字到多字的句子 (1)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的骈赋这种句式占主导地位,属于骈赋如江淹《别赋》 (2)以一字至多字句的散赋这种句式总量不是太多,属于骈散结合的赋文如枚乘《七发》,枚乘《七发》,太子曰:“诺病己,请事此言 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不欲闻之乎?”,(二)赋的句式,2.赋文常用连接词语(虚词:介词、连词等) (1)用“而”连接的 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江淹《别赋》 (2)用“之”连接的 谈劫烬之飞灰,辨常星之夜落江淹《别赋》 (3)用“则”连接的 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江淹《别赋》,(二)赋的句式,(4)用“于”连接的 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虎庾信《哀江南赋》 (5)句首的连接词语, 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江淹的《别赋》 (6)段首的连接词语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江淹《别赋》 (7)前后句连接词语不一样的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三、赋体的演变,(一)骚赋 骚赋是指模拟《楚辞》而写的一种赋 特点:在形式上与《楚辞》没有什么区别,也以兮字入句,内容重在“写志”,而不重在“体物”汉初的骚赋是楚辞转变成赋的开端 代表作: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扬雄《甘泉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昭昭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人唯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逆顺还周,乍没乍起理不可据,智不可恃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三、赋体的演变,(二)古赋 古赋指的是骚赋以外的汉赋,代表作是司马相如、班固等人所写的长篇大赋 特点:多采用问答体的形式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开始部分有段散文,近似于序;中间部分是赋的本身,采用主客问答彼此夸耀形势,用散文叙述,用韵文描写;结尾部分被称作“乱”或“讯”的一段散文,发点议论。

      在句式上一般不再用“兮”字,主要使用四言和六言,杂以三言五言 代表作:枚乘《七发》、班固《西都赋》,班固《西都赋》,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缀而弗康,实用西迁,作我上都主人闻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宾曰:“唯唯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下之隩区焉……,三、赋体的演变,(三)骈赋 主要是六朝赋,是由古赋发展起来的 特点:实际上,骈赋等于有韵的骈体文它既具有骈体文的一般特点,又体现赋的铺陈夸张的特色在古赋中已有很多对偶的句子,到了南北朝,赋中用对偶已经定型,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而且讲究平仄,堆砌典故 骈赋又可分为“宽式骈赋”和“严式骈赋” “宽式骈赋”骈句要求不是十分严格,其骈句除字数、词性、结构一致外,其平仄不是那么讲究如江淹《别赋》 “严式骈赋”骈句则要求非常严格,它不但字数、词性、结构一致,而且平仄相对,十分工整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律赋”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庾信《哀江南赋》,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三、赋体的演变,(四)文赋 文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 特点:骈散兼行唐宋古文家在赋的创作方面,逐渐摆脱骈偶平仄的桎梏,不太重视铺陈排比和藻饰,通篇惯串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在艺术形式上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创作了很多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文赋 代表作:苏轼的《赤壁赋》,其他论著对赋的分类,1.马积高《赋史》,,骚体赋,诗体赋,文赋,,新文赋,律赋,骈赋,大赋,目前学术界对辞赋的研究方向,一、名家辞赋研究 1.鲍照辞赋研究.白广磊.2012.硕士 2.司马相如及其辞赋研究.方向红,2005.硕士 二、辞赋的演变规律 1.中国辞赋流变全程考察.许结,学术月刊,2004 2.古代赋的兴起、繁荣、发展及现代辞赋的创作.龚克昌,辽东学院学报,2005,本节参考书目,1.毕庶春.辞赋新探.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 2.许结.赋学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程章灿.赋学论丛.中华书局.2005. 4.于浴贤.六朝赋述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 5.尹赛夫 吴坤定 赵乃增.中国历代赋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