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冷战”的形成》冷战(岳麓版).docx
2页冷战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前后共4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结束对方与其的世界霸权争夺。
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冷战结束后再加上经历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与杜鲁门主义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 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其中明确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随后的9月里,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又向杜鲁门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报告主张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并联合一切反苏力量这些国家均可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这些关于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被美国决策层采纳,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论依据之后,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两院 联席会议上发表咨文,宣称: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而美国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他强调:“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这篇咨文的发表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这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全球战略性质的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