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 李清照.docx
3页《武陵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学习运用比较法鉴赏诗词 4.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5.背诵相关诗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鉴赏诗词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 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一首词,他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书博山道中书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我们姑且不去探究这首词的本意,它却让我们感受到少年的轻愁,意气风发;中年的沧桑,韶华已逝;人生就是这样,美好的东西总是无可奈何的失去,令人无限怅惘但幸运的是,那些睿智而敏感的人用它们的文字记下了心灵的一次次悸动今天我们就走进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丰富的内心世界,看看她如何经过痛苦的挣扎,完成自己人生的蜕变 (板书课题) 二. 资料交流 1.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李清照的经历及词作并介绍李清照前期后期词的特点。
2. 老师补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师生共同赏读三首词作 1.老师范读注意停顿,重音,把握感情等) 2.学生朗诵并体会所抒发的感情并让学生从此中找出意象试分析情感 3.学生思考讨论:三首词作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这三首词作作于不同时期,分别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中期词作,晚期词作因此在所抒发的感情,抒情的方式上有较大差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写于婚后不久,丈夫宦游在外,李清照秋日出游,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对丈夫的殷切思念,吟诵了一首婉转缠绵,含蓄淡雅的情诗《武陵春》写于“靖康之变”后,丈夫之死使作者痛苦不堪,但更令她痛苦的是国家之难,她走出书斋,走出幽怨,短短的49字奏响乱离时代的生命悲音,一系列巨大人生不幸熔铸其中,沉痛悲凉,刺人肺腑《 永遇乐》写于南宋卖国集团屈辱求全,苟安一隅之时,词人将自己半世飘零、身老他乡的满腹辛酸,以及故国沦亡的哀伤和沉痛在对比中表现的曲折婉转、荡气回肠让人无限感动深思 4.学生齐读词作,进一步感受情感 四.师生共同欣赏其它写愁的诗词名句1.学生交流写愁的诗词。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白《秋浦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学生朗诵并思考:你最喜欢那几句,说出理由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多首诗词,相信同学们一定获益良多其实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走进它,你的世界会因此美好,你的视野会因此开阔, 你的精神会因此愉悦热爱它吧,让我们做一个幸福的古典文化传承者﹗ 六.布置作业 1、选取你喜欢的一首词作,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述2、搜集有关李清照近几年的典型考题并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