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备战高考语文压轴题之诗歌鉴赏备战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doc

58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6049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6.04K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备战高考语文压轴题之诗歌鉴赏(备战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细雨春芜上林苑③,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释】①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写于同一时期②《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毗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 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③上林苑: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官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卧”字刻画诗人隐居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B. 苏武被困匈奴餐用毡毛也不变节,张巡欲气吞逆贼咬碎钢牙,诗人借此以明志C. “壮心未与年俱老”表现诗人年事已高,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D. 这首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都运用了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相同的2)诗的第三联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①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写出了被金人占领的宫苑一片荒芜、残破的情景。

      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土沦丧内心的无比伤痛;③为下句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解析】【分析】(1)C项,错在“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壮心未与年俱老”的意思是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所以,雄心壮志并未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2)答题时,先要用优美的语句简要描绘画面,然后用两个形容词来概括意境的特征,从结构和情感的角度分析意境的作用,“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描绘了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根据诗句中的“草丛生、残壁颓垣”可以概括出荒芜、残破的特征看到洛阳宫残壁颓垣的景象,对于国土沦丧,诗人内心无比伤痛结构上,该联为下句“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直抒胸臆作铺垫 故答案为:⑴C; ⑵①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写出了被金人占领的宫苑一片荒芜、残破的情景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土沦丧内心的无比伤痛;③为下句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能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考查内容其次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意象的色彩;②意象组合的特点,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③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清新自然、雄浑壮阔、瑰丽雄壮、雄奇优美、繁华热闹等这类题的答题步骤一般是:①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③根据意境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词第一句,由远而近地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特殊环境及自己被翠竹围护的居所B. 第二句中,“蝉”“草”“池塘”等景物的描写,烘托了一处美景以及一种田园野趣C. “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D.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黄昏时分,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漫步2)解释“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两句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词体现出当时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B解析: (1)B(2)①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我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解脱了命途多舛的我浮生于世的酷热之苦②表现出词人虽面对人生挫折,有些无奈,但依然还心怀希望,似有期盼被再启用之意 【解析】【分析】(1)B“烘托了一处美景以及一种田园野趣”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句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殷勤”:劳驾,有劳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我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解脱了命途多舛的我浮生于世的酷热之苦②表现出词人虽面对人生挫折,有些无奈,但依然还心怀希望,似有期盼被再启用之意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居吴兴曾几①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释】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典,慨叹白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B. 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C. 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D. 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2)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C解析: (1)C(2)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②“秋风秋雨”还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③“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解析】【分析】(1)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同样,尾联是承接颔联的 (2)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江北江南,相望不远,也已音讯断绝;在这秋风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吴兴滞留岁月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伤心流连,我想找个有力的朋友避乱托身,却只是梦想;抬起头,眼见那天边夕阳西坠,孤云飘浮,禁不住忧愁悱恻落日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何处是归宿这样一结语意双关,余情不尽。

      故答案为:⑴C; ⑵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②“秋风秋雨”还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③“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①要分清楚词句中哪些是写景、哪些是写情;②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马戴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注释】①连州,位于广东清远1)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的原因 解析: (1)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②视听结合:“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

      2)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惜别友人 【解析】【分析】(1) “列举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写景角度,“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结合文本分析写景的作用,即从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作答 (2)此题概括“愁”的原因,根据诗中“有弟谪连州”可知弟弟遭贬;“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可知路途遥远;“蒹葭、广泽、星月、寒流”可知路途艰难;题目“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客愁”可知,惜别友人 故答案为:⑴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②视听结合:“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 ⑵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惜别友人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景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表格版)(2025秋).doc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12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Make it happen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听力和重难点简析(2025秋).doc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高二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山东济南章丘区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甘肃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福建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辽宁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