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会考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doc
2页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会考资料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维新思想 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儒家思想为变法服务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A、译著《天演论》,将生物进化论用在社会发展上,论证变法的必要性B、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公仆实践:戊戌变法 影响:反专制、兴民权、倡西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新文化运动(理解)背景:① 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②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③ 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④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内容:①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③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最早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鲁迅《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④ 十月革命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意义:① 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②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空前解放了思想③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局 限 性:① 脱离广大群众;②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识记)传播第一人 李大钊(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 思主义 (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4)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