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含答案解析.doc
59页20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夕次蒲类津①骆宾王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晩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③会封侯莫作兰山④下,空令汉国羞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②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③燕颔:指班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④兰山:兰皋山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中的“愁”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B. 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C. 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肃杀的氛围D. 七八两句中“通”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上”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2)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①用典和对比;②以班超建立功勋的威武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可耻形成对比;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错误,从诗中来看,“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这里表现的是征人不论奔到哪里,心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2)“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意思是“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这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意思是“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这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倒数三、四句使用班超建立功勋的典故,最后两句使用李陵投降匈奴的典故,这是使用典故;前一个典故中班超建立功勋,后一个典故中李陵投降匈奴,前后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故答案为:⑴B;⑵①用典和对比;②以班超建立功勋的威武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可耻形成对比;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点评】⑴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⑵该题考查表现手法和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熟练掌握表现手法,并在理解诗歌时要做到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卢纶①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B. 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C. 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D. 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
【解析】【分析】(1)B项,“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说法错误,应为归途遥远,不知何日能到,只能在梦中回去2)尾联“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该联表达的情感,可根据该联中重点词语“逢世难”“衰鬓”“客秦关”和注释中的“屡试不第”“终身不得重用”等词语作答故答案为:⑴B;⑵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李太白杂言(节选)(宋)徐积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戴乌纱,著宫锦① , 不是高歌即酣饮②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注】①《唐才子传》记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②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选部分第一句承接前文,给予了李白高度的评价,指出李白是真正的杰出人物B. “万叠秋山清耸骨”比喻新奇,耸峙的万叠秋山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心中诗仙的伟岸C. “醉来还抱清风寝”借描写李白醉酒之后抱清风酣然入眠来表现了李白的豪迈俊逸D. 诗人借描写春风得意时李白戴乌纱、穿宫锦和痛饮高歌来展现了李白的高傲和狂放2)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 (1)D(2)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③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解析】【分析】(1)D项,“春风得意”时有误,注释中有“李白被赐金放还后” (2)题中“当时杜甫亦能诗”说明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恰如老骥追霜鹘”表明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故答案为:⑴D; ⑵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③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阆水歌(唐)杜甫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①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注释】①胜事:胜景1)首联以“________、________”二色因依,写出嘉陵江不同一般的水色,引起观景兴致。
(2)明代王嗣奭《杜臆》一书中说:“阆中胜事,总结上文,而赞云‘可肠断’请赏析作者如何描绘阆中胜事的 解析: (1)黛;碧(青或黑或青黑、绿)(2)①拟人手法第二联中“破”“归”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描绘旭日升起,如同从浪花中一跃而出,江边春草萋萋,从沙滩上生发出融融暖意的景象,描写出江景之美②动静结合首联描写嘉陵江水兼黛碧二色,清绿可爱的静态之美,二三联写日出阆中,春回沙际,巴童破浪,水鸟翻飞的动态画面,洋溢着生机活力和浓浓的生活情趣③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写出山水景色之胜,又突出人情风物之美,融入了诗人对阆中胜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问春天的嘉陵江水的颜色,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以“黛、碧”二色因依,写出嘉陵江不同一般的水色,引起观景兴致 (2)“正怜日破浪花出”,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说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更复春从沙际归”,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赞美嘉陵江(西汉水)。
描写出江景之美动静结合,首联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属于静景描写,写出景物的静态之美结合“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分析,春回沙际,巴童破浪,水鸟翻飞的动态画面,洋溢着生机活力和浓浓的生活情趣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写出山水景色之胜日破浪花出”是在写景,而前面的“正怜”就是在写情;“春从沙际归”,既与“日破浪花出”相对仗,又与“更复”即“更看到希望”所表达的情感相交融巴童荡浆欹侧过”,描写了有巴人小儿划着小船从杜甫的身边穿过去这一较为单调的景色,但是在此却体现了杜诗之中的人民性——“巴童”阆中胜事可肠断”,杜甫用“可肠断”的悲情,来叙说他在了解阆中古老“胜事”之后的感受结句“阆州城南天下稀”,融入了诗人对阆中胜景的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黛;碧(青或黑或青黑、绿) ⑵①拟人手法第二联中“破”“归”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描绘旭日升起,如同从浪花中一跃而出,江边春草萋萋,从沙滩上生发出融融暖意的景象,描写出江景之美②动静结合首联描写嘉陵江水兼黛碧二色,清绿可爱的静态之美,二三联写日出阆中,春回沙际,巴童破浪,水鸟翻飞的动态画面,洋溢着生机活力和浓浓的生活情趣。
③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写出山水景色之胜,又突出人情风物之美,融入了诗人对阆中胜景的喜爱之情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中意象的能力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其在诗词中的作用,要从诗词内容、主旨,意境和情感几个方面去把握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小题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注释】①玉垒: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