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
88页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梦想,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初步具有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有梦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并能为实现梦想付出自己的努力2教材分析 本框题处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引领作用从内容上看可分为“有梦就有希望”与“努力就有改变”两个部分,旨在少年要编制梦想,还要为梦想努力教学内容清晰,主题突出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心理暂不成熟,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但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将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这时,给予他们努力与梦想辩证关系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5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体验教学、启发式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朗诵稿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经验导课 教师活动 设问: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童年的梦想是什么,与大家分享一下? 2、马丁路德金、朗朗小时候额梦想是什么?学生活动 学生分享各自的梦想,畅所欲言,说名人梦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经验,分享梦想,直接引入主题;通过感受名人梦想,激发对美好梦想的向往活动2【讲授】有梦就有希望 教师活动 1、探究情景,莱特兄弟小时候的故事 设问:梦想是什么?梦想有什么作用? 2、配乐诗朗诵欣赏“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从配乐诗朗诵欣赏中,你们感悟到了什么? (2).如何看待少年的梦想? 3.结合瑞恩的故事及里约奥运冠军等谈少年的梦想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个人的经历自由回答,也可根据教材上的观点进行回答配乐诗朗诵,年轻人在为少男少女歌唱对生活充满梦想;对生活充满渴望;有梦想就有希望;人生梦想是青少年重要生命主题等设计意图 提炼得出: 1.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美丽可爱的愿望 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3.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活动3【讲授】努力就有改变 教师活动 1.创设情景:《亲爱的翻译官》女主人公为梦想努力说明了什么? 2.辨析与澄清:课本P11的五种观点 3.探究情景,莱特兄弟圆梦的法宝是什么? 4..观点:有人说:“实现梦想是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也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设问:对于努力,你怎么看?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努力呢?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个人的经历自由回答,也可根据教材上的观点进行回答小组讨论辨析观点,得出努力的重要作用在情景中感悟努力架起了莱特兄弟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设计意图 提炼得出: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韧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1.努力,需要立志 2.努力,需要坚持 3.努力,需要方法活动4【活动】提升 教师活动 1.“我的梦,少年梦,中国梦”配乐诗朗诵任务布置 2、拓展空间:“在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和行动?”学生活动 1.合作完成配乐诗朗诵任务 2、学生根据完成学习任务,制定计划也可根据教材上的观点进行回答设计意图 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升华主题,通过学生活动,更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行合一活动5【活动】共享收获 教师活动 教师对板书进行归纳,课堂总结、教师寄语学生活动 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设计意图 梳理知识脉络,达成教学目标活动6【活动】拓展空间 师生活动 在生活中你会为师兄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学生活动为,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将知识化为行为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少年有梦 进步、发展有梦就有希望 目标、方向 中国梦 立志努力就有改变 坚持 方法活动8【活动】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梦幻般的年华,本课一开始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畅谈自己的梦想,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一下子课堂就热闹起来有梦就有希望,通过阅读与感悟、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认识梦想可以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并与个人目标、祖国时代相连,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去实现创新进取的人生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很多情境,让学生去感悟、体验,只有努力才能有改变,并学会如何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两个配乐诗朗诵的应用比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对少年的梦想的体悟,尤其是学生自己的配乐朗诵,使情感得到了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高涨,但也有小部分同学表现得不很热情,这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所应关注的对象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原本预计45分钟的教学时间,最后被突然通知40分钟结束,因此最后一个环节拓展空间环节显得有点赶,老师的寄语也忘记了,使得升华的目的有些遗憾,结束过于仓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这些新变化,做好适应中学新生活的各种准备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同学们进入中学后的新感受和遇到的新问题:观察,思考中学与小学的差异3、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对中学时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掌握中学时代对我们所起的作用明确在新的阶段,中学生如何把握中学时代?2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一新生,他们对新生活的认识感性层面比较多,缺乏系统认识自己的方法,理解能力有限,不能较好的认识和掌握新的知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以感性引导学生认识新的学习生活,学习新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初中生活3重点难点 1.中学时代对我们所起的作用2.新的阶段,中学生如何把握中学时代?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七年级第一课第一框中学序曲 一、新学期,新起点活动一1.踏进中学的大门,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你发现了那些新鲜事、感人事请大胆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新鲜事:新课本、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表、新作息时间表,新的板报内容.......感人事:看到一名学生主动将仍在校园里的废纸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一名学生主动将正在咆哮的水管拧住。
2.对于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回答)一切都是新的n 新的名字-----中学生!n 新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样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n 新的起点教师总结: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活动二3.阅读课本钱学森的故事思考为什么中学教育在他的人生道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回答)知识上做人上教师总结 中学时代对我们成长的作用?(重要性)(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很长却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磨练自己的意志,交更多的朋友,为我们的人生奠定重要的基础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历程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3)开始深入的寻找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主动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自觉磨练自己的意志、思考生活的意义.........二 成长的礼物活动三1、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对自己有新的期待,你期待中学时代接到什么样的大礼包呢?2、要想真正把礼物收入囊中就必须付诸于行动:你打算怎么做?3、由张帆的故事思考中学生如何把握中学时代?(学生讨论)n 张帆进入初中后遇到了这样一位语文老师,该老师并不怎么讲课本知识,而是强调课外知识阅读和写作。
很不适应,在第一次测试时考试成绩也不理想,现在她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办如果你是张帆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劝她把握好中学时代呢?例如:(1)希望获得探索更多的知识,希望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希望自己越来越坚强.......( 2)多读书、上课钻心听讲、不懂就问........ 教师总结:中学生如何把握中学时代?(做法)(1)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2)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多种机会3)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4)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5)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活动四4、观看视频《告别小学,拥抱初一》(学生讨论)思考 中学时代,我们将会有哪些收获呢?教师总结(1)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感兴趣的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2)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 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 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拉开了中学的序幕探讨到了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历程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多种机会在新的环境中,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学习的美好,丰富学习生活,促进自己健康成长能力目标掌握一些能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技能与方法知识目标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学会学习2学情分析 现在很多中学生厌学,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困扰,感觉学习是一件苦差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学习,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此感觉学习很辛苦,享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