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
4页《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登鹳雀楼课时第二课时学段学科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作者于平芝学校麟游县两亭镇中心小学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看图学诗,在看、读、想象的过程中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诗歌蕴含的道理及情感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导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难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三、学情分析这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许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不一定理解诗意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四、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意境复现法、情感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五、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新课讲述鹳雀楼名称的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市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出示图片)二、初读古诗识字词 1.课件出示古诗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字词,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 4.同桌一起读读诗句:你一行,我一行,一边看图一边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惑三、精读古诗知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诗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教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2.齐读第一句诗作画:老师想要你们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一起来试试吧!(在师生共同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正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3.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表达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同学们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想说些什么呢? 5.教师动情地描绘:太阳渐渐收起耀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指导学生朗读) 6.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第二句诗 7.过渡:真是太美了!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再登上一层楼。
)四、教师小结小结: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板书设计:登鹳雀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