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3.docx
6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3.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2.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熟读本诗,积累字词,搜索有关简介林徽因生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板书)(二)资料链接 简介作者1. 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2. 背景链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对此,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三)预习反馈 积累字词(1)字音娉婷(pīngtínɡ) 鲜妍(xiān yán) 冠冕(guān miǎn)呢喃(ní nán) 轻灵(qīng líng) 柔嫩(róu nèn)(2)词义【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鲜妍】鲜艳柔嫩】指质地柔和鲜嫩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呢喃】拟声词,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一)朗读指导(播放朗读视频)1.《你是人间四月天》通常理解为是林徽因写给她儿子的一篇精美的诗歌,要诵读得优美、深情,充满爱和希望2.第一遍朗读基调为深沉;第二遍朗读基调为喜悦3.节奏划分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二)请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第四节: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三)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感情全诗中,作者把“你”比作了哪些物象? 明确:人间的四月天 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鲜妍百花 新鲜初访芽的绿 一树一树花开 燕呢喃 爱暖希望三、精读品味 深入文本1、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明确: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
整首诗就如笼罩在一轮炽热的爱的光环之中2、诗歌以什么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明确:以“四月天”为喻;特点:轻灵、软、娉婷、鲜妍、天真、庄严、柔嫩,等等3、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哪些特点?明确:“你”光艳多变、轻柔妩媚、娉婷鲜妍却又天真庄严、充满生机、令人期待4、本诗使用了一种我们不常用的表达方式,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明确:句法偏离句法偏离是指违背常规的表达方式,这其中有句法结构的倒装、前置和混乱句法偏离比常规句法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有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修辞效果,起到强调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文意四、 深层探究 领悟感情1.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是什么关系?有何作用?明确:本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重复,首尾照应,有一种循环往复之感第一行中诗人直接提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个主题,但“我说”二字表明诗人的态度是含蓄而矜持的,通过中间一系列的比喻论证,最后诗人非常直接而肯定地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重复强调,再次表明主题2.第三节的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试作简要描述明确:第三节的描述让人觉得“你”仿佛是一个带着花冠的婷婷少女,姿态婀娜,在四月的万花丛里翩翩起舞,那种娉婷轻盈之美给人以无限遐想。
你”不仅有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有庄严肃穆的一面夜夜的月圆”有一种庄严且朦胧的感觉3.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是怎样的明确:第四节中,“鹅黄”与“绿”两种明亮的颜色放到了一起,给读者提供了视觉转化和想象的空间雪悄然融化”与“嫩芽静静绽放”的情景浮现眼前4、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明确:整首诗用了十一个“你”字,处处洋溢着诗人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你像;新鲜初防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一连串的比喻,既是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也是诗人真情的流露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5、诗歌为什么用第二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明确:诗人以第二人称的手法,用美丽的春景来比喻心中的“你”,通过对春天的点染和描摹,表达了对心中的“你”永不老去的爱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心的情感,把心中的形象置于眼前,面对面倾诉心中的爱意,亲切感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6.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用“四月天”,这一温馨美好洋溢生机的意象,轻灵欢快的节奏,书写着对生命的赞歌,抒发了诗人内心满满的爱意、温暖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
7、作品艺术特色1、意象丰富,借物抒情,意境优美2、动静结合,风光自然,内容纯净2、修饰清新,韵律优美,形式纯熟五、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1、填空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 ,是我国当代著名的 、 、作家, 诗人之一 (2)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 、 、 、 ,这些词语给人一种 、 的感觉答案:(1)林徽因 建筑师 诗人 新月派(2)鲜妍、鹅黄、绿、白 明亮、温暖2、请赏析句中蓝色的词: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答案:“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六、总结归纳 延伸拓展1.课堂小结 林徽因,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传奇女子,以其优雅娴熟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四月天的美丽画卷,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情感流露,有着道不尽的真情礼赞,诉不完的绵绵爱怜,让我们尽情领略了爱的无限美丽2.拓展延伸读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觉得很美,简析它的美在何处。
明确:三个方面: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3、课后读林徽因的另一首抒情诗《莲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明确:《莲灯》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发表于翌年3月《新月》杂志此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认识,表达了虽然个体渺小,但也要发光发热,活出生命的价值和精彩的情感全诗以比喻象征贯穿,意境优美,语言清新精致,读起来既带着淡淡的忧伤,又有着希望,哲思隽永。
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诗2)完成课后练习题八、板书设计你 春天的光艳——灵变是 人 夕阳的黄昏——轻软 爱——绘画美间的 艳丽的百花——美好 暖——建筑美 一句爱的赞颂四月 雪后的鹅黄——新生 希望——音乐美天 花开满树——燕栖梁间九、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新格律诗,该诗充分体现了新诗创作的“三美”原则——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本着以人为本、对学生发展负责的精神,今后要深入研究学情,依据学情,更加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增强教学针对性,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效益最大化,促进学生的最大最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