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单式复教分层递进提高教学质量.doc
2页单式复教 分层递进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这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课题我于2002年下半年起开始尝试分层递进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班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一、、学生分层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为了减少显性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二、实施教学分层1、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按教学大纲要求,将认知能力、情感水平、行为操作三者融为一体,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求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根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备课,每节课不是备三个教案,而是在一个教案里分三个层次,主要体现在目标、例题、练习、作业的分层教学中,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2、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的教学内容不必明显分层,A、B、C三层学生都应掌握章节的基本概念、例题、基本运算、基本技能对低层学生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提问、练习、、评讲,课外作业、课外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对中高层学生则要求在教师启导点拨后自主学习、理解、掌握。
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育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而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3、按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对教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4、提问分层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5、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
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