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ppt
14页《夜 雨 寄 北》,岚皋县民主中学 祝敏高,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夜雨寄北 李商隐,诗人在异乡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心情夜雨寄北 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句诗作者描述了眼前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一个“涨”字,使思念亲友的愁苦心绪融入巴山夜雨之中夜雨寄北 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用来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诗是作者设想日后与友人重逢时情景夜雨寄北 李商隐,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有回叙的意思此句诗是作者向亲友追叙自己今夜思君而不得相见的情景巴山夜雨”的重复出现,再一次表达了诗人的想象与现实的距离《夜雨寄北》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夜雨寄北 李商隐,古诗开篇通过归期的问答,抒发了自己身处异乡,思念亲友的愁思之苦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的重复出现,营造了全诗循环往复、曲折缠绵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友相聚,促膝长谈的愿望,让读者深切体会到诗人长夜难眠,仕途失意的惆怅无 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设想和打算?,谢谢合作 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