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doc
3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本诗创作背景 2、赏析本诗反复咏叹增强感情的手法二)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本诗塑造的四幅画面在编排上的匠心独具,体会抒怀主人公的情感2、反复诵读,品味本诗沉郁凝重而内含深情的语言风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感受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忧国之情 2、树立“天下兴亡,我有责焉”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诗句理解四幅图景中人们凄惨的生存状态,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教学难点借助朗读、图示与想象画面,激发学生认同“天下兴亡,我有责焉”的世界观课型:基本阅读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1、了解艾青及其诗歌创作背景;正音释义,熟读诗歌2、小组合作探究,诗人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诗中刻画出哪几幅老百姓遭受深重灾难,痛苦黑暗的悲惨生活图景?请给每幅图景命名3、结合艾青相关诗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步骤:一、情感导入观看一组今日松花江的美丽图片,引入九一八事件及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新课 二、朗诵悟情1、听范读,初步体会诗歌情感思考: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朗读指导感情基调:悲 朗读节奏:缓慢顿挫 读出:苦难与悲痛朗读语气:低沉三、诗歌分析 (一)品味内容1、诗人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诗中刻画出哪几幅老百姓遭受深重灾难,痛苦黑暗的悲惨生活图景?请给每幅图景命名 提示:选取了几类人作描写对象?2、小组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交流被震撼的一幅画面提示:这几幅图景是如何表现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明确:⑴流离失所的中国农夫 ⑵家破人亡的中国少妇 ⑶无家可归的年老母亲 ⑷苦难饥馑的土地垦殖者 3、思考:这几幅画面有何联系?明确:这四幅画面,如版画般,充满力度,特点极其分明,但又不是白描般的追求丝丝入扣,且构成了“男女老少”、“由北至南”,代表了当时中国所有的百姓4、结合搜集到的艾青的相关诗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深切的情怀提示: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①“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②“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明确:忧国忧民的“我”诗人的命运与整个民族和土地的命运血肉相连,诗人个人的苦难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诗人既是苦难的见证者也是苦难的受害者,他有着双重的苦痛诗人诗人想用自己那颗赤诚而滚烫的心来温暖祖国的苦寒大地,来分担祖国的苦难,拯救祖国于危亡——诗人更是祖国命运的担当者小结:这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构成了中国广大地域上的一片“阴影”,描述了当时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沉重苦难,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中国无比深厚的情感二)赏析艺术品读主旋律诗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课后题三)明确:音乐式的结构,贯穿全诗,结构紧凑,反复咏叹,沉郁悲凉四、小结本课内容全诗通过四幅画面,描述了当时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沉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中国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拯救祖国于危亡的赤诚火热的心;反复咏叹的音乐式结构不仅加深了全诗悲惋凝重的气氛,还有韵律的美感五、拓展体验《我爱这土地》六、布置作业1、谈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2、比较本诗与《再别康桥》在风格上的差别七、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