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pdf
17页1 2018 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精品教案 第 17 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 1 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 2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 3 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民族民主意识 增强民族自信心 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民族民主意识 增强民族自信心 自豪感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方法 分析法 提问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有人说 新世纪的第一年 2001年是 中国年 申奥成功 加入 国足出线等等 喜事不断 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 自豪 然而 70 多年 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 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当时 有一位 思想的巨人 顽强的战士 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 一次次振臂呐喊 一次 次冲锋陷阵 他 就是鲁迅先生 2 今天 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板书课题 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 学到怎样的做人 作文的方法 二 解题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 或直接批驳 驳 论点 或间接批驳 驳论据 驳论证 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 论证 从广义上来看 这又是一篇杂文 短小精悍 写法灵活 其杂文有 匕首 投枪 之喻 本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 肺病已相当严重 文 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 写了 病后杂谈 还致信杨霁云 自称是在敌人和 战 友 的夹攻下的 横战 可是 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 并没有影响他对世 事的热忱关注 课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 把要谈的对象 中国人 和事件 失掉自信力了吗 直接放在标题上 能引起读者的思 考和阅读欲望 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 九一八 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 屡遭欺侮 九一八 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 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 上 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 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实在难 能可贵 四 疏通课文 1 弄清字词障碍 搽 ch 玄 xu n 虚省 x ng 悟自欺欺人 脊 j 梁 渺 mi o 茫诓 ku ng 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 2 思考问题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 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因为信 地 信 物 信 国联 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 而现在的求神拜佛 则是在自欺了 作者 正面提出的观点是 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 事实为证 五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识记与鲁迅有关的知识点 2 完成 一本 上本课的相关习题 3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课 二 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 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 是就一定的事件 或问题 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 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 批驳片面的 错误的 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 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二 是驳论据 三是驳论证 三 分析课文 1 一二段中 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 什么论据 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 味 明确 谬误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误论据 两年以前 却也是事实 语句 总自夸 只希望 也是事实 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 却也是事实 2 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 事实 明确 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 但通过分析事实后 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 不是自信力的问题 这样 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 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 从而证明对方 的观点是错误的 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 这是驳论证 3 第五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 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 这说明什么 明确 求神拜佛 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 鲁 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求神拜佛 的危害和严重后果 这 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 所以被删去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 但 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奔走呼号 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4 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 作者指出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 倘若加于 全体 那简直是诬蔑 5 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明确 要论中国人 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 中国的脊梁 指什么人 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 大家 所知道 明确 指的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 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 的 脊梁 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 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 制奴役统治 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 另外 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 4 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 7 状元宰相 地底下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 前者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 后者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四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识记与驳论文有关的知识点 2 完成 五三 上本课的相关习题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旧课 二 品味语句 1 揣摩第一段话 三个副词 总 只 一味 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明确 不能 总 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 地大物博 时的洋洋自得及 夸耀者的底气不足 只 是抓救命稻草时的 执著 一味 则是深陷而不能 自拔 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 事实 极富讽 刺性 2 揣摩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 被抹杀 那简直就是诬蔑 明确 总 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 并间接讴歌 中国的脊梁 屡挫屡 战的精神 简直 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三 总结全文 四 布置作业 分小组搜集资料 写一份调查报告 中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现状调查 五 板书设计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 摆谬论 谬论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 自夸 信 地 信 物 只能说有过 他信力 都不能证 驳论证 只希望国联 信 国联 明 失掉自信力 直接反驳 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 失掉 他信力 发展 自信力 3 驳论证 正面立论 间接反驳 4 得结论 5 第 18 课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 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理解举例论证和道 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2 理解 怀疑 与 创新 的重要意义 3 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 通达流畅 长短相宜的特点 4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 1 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 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理解举例论证和道 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2 理解 怀疑 与 创新 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法 启发提问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堂导入 1 古人云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 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 他幼年读的书多 知识面广 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 之说 敢于提出疑问 因此特别喜欢考证 有一次 他看见一个饭碗 上面画着 许多小孩 有的放纸鸢 有的舞龙灯 有的点爆竹 题为 百子图 他知道文 王有 100 个儿子 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 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 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 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的 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 诗经 中来 只是一种谀颂之 词 并非实事 这就是做学问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 勇于提问 不耻下问 随时反问 善于提问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 我们就来 6 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 怀疑与学问 2 知识准备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有以下几点 1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 论据 论证 其中 论点是议论文灵魂 2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 点 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3 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 审清题目 有的议论文 如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它的题目 本就是文章的论点 有的议论文 如 谈骨气 怀疑与学问 它的题目虽然 不是文章的论点 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 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 第二 找中心句 议论文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作者对所论问题表明态度的语 句 这语句就是文章的论点 有时 这类中心句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第三 提炼归纳 即弄清作者对论题的基本态度 然后据此进行概括 如果 文章是对几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 那将就几个分论点适当地加以汇集 以一个 完整 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4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 支撑论点的材料 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 事例 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 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 革命导师的理论 名人的言论 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议论文中论 点和论据的关系非常密切 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阅读议论文 应该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实 从事实中看出道理 再检验 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的 5 阅读议论文还要把握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 来的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纽带 6 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 7 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 喻论证 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 充分 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事实胜于雄辩 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 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 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 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 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 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 来证明论点 8 论点是解决 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是解决 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是 7 解决 怎样证明 二 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布置阅读思考题 一 布置阅读思考题 思考题一 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证 明的 思考题二 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 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 系 思考题三 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思考题四 文章用了哪些议论方法 二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 合作探究 考虑思考题的回答 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 触议论文对其概念不太清晰 可先着重解决题一和题二 三 师生共同讨论并归纳 一 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 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1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1 2 自然段 引用名言 提出中心论点 2 分论点 层层深入论证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3 5 自然段 第一层 3 4 自然段 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 第二层 5 自然段 不论对于哪一本书 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辨别是非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6 自然段 一层 句 提出分论点 二层 句 从道理上论证第1 句的论点 其中 句是从反面论证 句从正面论证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 三层 句 用戴震治学善问的例子论证第1 句的论点 其中第 句提出 本段中的一个小论点 许多大学问家 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第 句用戴震治学善问的事例来证明第 句 从而也证明了第 句的论点 四层 句 先正面论述了一切学问家都依赖怀疑精神做学问 对 文化建设起的巨大作用 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二 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请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书 评出归纳准确 简洁的学生 增加学生自 学的兴趣 讨论并归纳 事实论据 a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8 b 听说古代有三皇 五帝 c 听说 腐草为萤 d 戴震善问的例子 道理论据 a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b 在可疑而不疑者 不曾学 学则须疑 张载 c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 三 学生自主编写本文的阅读提纲 并请同组互评 选出优秀的提纲板书 四 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的观点 强调了怀疑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