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社七年级教材修订介绍8-25-上午-哈尔滨.ppt
54页义教地理课标(2011年版)修订简介五四学制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介绍1 安徽蚌埠教科所 吴岱峰,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简介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对应关系怎样?,修订过程,2003年开始修订,2004年春完成修订稿2007年成立新的修订组,包括院士、课标组成员、高校专家、一线教师等2010年成立三个委员会2011年4月,修订稿经地理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订2012年初,经教育部党组、中央领导审批通过后,由教育部颁布,称2011年版,修订过程,●高度重视,审慎修订●广泛征求各方(尤其是实验区)意见●直面问题,坚持改革●理论与实践结合,国际视野与国情结合(出现一些新的提法)●多方意见的协调和综合,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不变和变 ——修订基本原则,不变:维持教学的基本稳定,内容框架、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 变: 修订策略侧重于课标的时代性、准确性、可行性 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并就实验反馈对课程内容做适当调整和语言修饰 规范文本内容的表述(根据统一要求) 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 坚持改革方向,适当考虑教学实际,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第一部分 前 言 课程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地球与地图等4大块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建议,,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四大块组成。
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框图稍作调整,使之更加清晰、醒目课程性质从中学地理课程角度重写: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这一独特的特点地理课程的特点:突出了地理课程的区域性、综合性这两个独特的特征,并且强调了地理课程的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特征——教学设计的意义,与实验稿相比,“课程性质”部分的修订,“课程基本理念” ,将原来的 6条理念精简为 3条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的表述,比以前阐述得更为简洁、明晰:提出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倡导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具备地理素养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则强调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学习空间,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意义,与实验稿相比,“课程基本理念”的修订,课程内容的修订,● “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适量调整部分“标准”,多数修订表述● “活动建议”按类重新编写● 乡土地理部分重新调整要求,“标准”修订的主要方面,● 删除部分要求较高的“标准”● 删除部分与其他学科重复的“标准”● 部分“标准”的要求明确化● 降低部分“标准”的要求● 新增少量基础性内容(从知识、技能、观念三方面),在“地球和地球仪”单元,增加了一项“标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明确这是一项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可选可不选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
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修订为“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文字表达更趋准确 将“观察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提高了活动的可行性与实验稿相比,“地球与地图”部分的修订,“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后面增加了“判读经纬度”的要求 在“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后面,增加了“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要求 “定向行军”修订为“定向越野” 删去该单元表格下面一段不一定十分必要的关于电子地图的“说明” 删去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活动建议,与实验稿相比,“地球与地图”部分的修订,“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单元的修订有:小标题“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修订为“天气”,这样与以下几个同级标题“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主要气候类型”更趋和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改为“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改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这样使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与实验稿相比,世界地理部分的修订,删去“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降低了学习要求;将“活动建议”进行了整理、归并,删去了“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活动。
地区发展差异”这一单元,标题修订为“地域发展差异”,原因是用“地域”这一地理概念为了与下一单元“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中特定的“地区(例如南亚)”概念区分开来此外,删除了与其他学科内容有交叉的“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和“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等内容与实验稿相比,世界地理部分的修订,“认识区域”单元的修订有: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降低学习难度,在“认识大洲”中删去了“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和“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两项要求;在“认识地区”中删去了“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要求;在“认识国家”中删去了指出国家“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要求,删去了说出国家“主要城市” 与实验稿相比,世界地理部分的修订,“认识区域”单元的修订有:此外,将“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这条标准,修订为“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将“活动建议”进行了整理、归并、删减 “认识区域”单元表格后面的“说明”文字也由原来的四段调整为三段,使之更精炼些,并明确规定“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与实验稿相比,世界地理部分的修订,修订前后“标准”数量,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是教材修订的最主要依据教材编写严格依据课标:具体依据课标分解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教材的编写,也就是说,教材的每章节都具体落实相关课标的要求,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对应,●课标删去的内容坚决删去 例一,七上第五章删去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例二,七下第六章删去大洲的人文环境 例三,七下第八章删去欧盟●课标没要求,原作为铺垫的内容多数删去 例一,七上第五章删去“国家和地区” 例二,七下第八章删去“长期的热点地区” 例三,七下第九章删去“资源消耗大国”,教材严格按照“课程内容”修订相关内容,严格按照“课程内容”修订相关内容,●增加相关内容 例一,增加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活动 例二,增加我国的自然灾害(八年级) 例三,增加我国的主要河流(内、外流河)(八年级)●调整相关内容 例如,关于“认识地球形状”的要求,教材作了相应的调整,二、五四学制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介绍 ——地理教材编写指导思想,设计的基本思路,教材的主要特点,教材编写说明,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教材内容组织、结构框架、呈现形式 三、落实地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四、体现时代发展变化 五、全面改善图像系统,美化版面设计,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反映地理学和社会的新发展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重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些重要的思想观念要在教材中一以贯之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作为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公民日常需要探究性原则:叙述性课文的探究性;图像设计的探究性;活动设计的探究性趣味性原则:接近生活,密切联系实际;文字叙述符合学生语言习惯;图像设计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版面设计不拘一格统一性原则:教材从文字到图像需要整体设计;教材结构统一;文字叙述风格统一;活动设计统一;图像设计统一世界地理,二、教材内容组织、结构框架、呈现形式,总论,, 地球和地图 陆地和海洋 天气与气候 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东南亚 印度 俄罗斯)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 欧洲西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澳大利亞) 西半球的国家(美国 巴西) 极地地区,分论,,,,,中国地理,总论,,从世界看中国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东北三省 黄土高原 北京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 香港和澳门 台湾省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塔里木盆地)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三江源地区 中国在世界中,分论,,,,,,1.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1)满足基本要求:把《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逐一分解,并落实到教材的相应部分,以保证新教材对课程标准的验证性。
2)突出学习方法:寻求更多地展示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过分强调对地理知识“量”上的把握 强调探究:基本的地理规律 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 与理科课程不同,人文社会学科课程中的探究,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思想方法,一种价值取向,例1 七年级上册对气候类型内容的设计(地理规律),目标设定: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内容设计:,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与气候类型,,阅读气候类型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找规律、析原因:影响热带和寒带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东西向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影响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不逐一讲述气候类型不要求记忆气候类型的名称某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分散到有关区域中讲述,例2 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内容设计(要素之 间的联系),目标设定:了解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内容设计:,(3)重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内容取向注重未来公民的需要培养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4)密切联系实际从学生、社会、地理学三个方面联系实际以多样的方式联系实际,1.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人地观、环境观、全球观、发展观等 例一,发展与合作增加了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村、全球性问题、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等内容,●结合国情、国策教育,进行资源观、灾害观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等(主要安排在八年级),2. 表达教学内容的多种思路(1)基于问题的思路 整套教材贯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分量,使之成为教材课文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一部分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另一部分是以“活动”为栏目的课文教学内容分解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