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4单元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doc
6页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课题比的基本性质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环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规律,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进行验证,使学生经历“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2.巧妙点拔,层层深入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时,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步步深入,充分发挥教师在关键处的点拨作用,使学生理解化简比的意义,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同时能正确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不同之处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经历发现、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学习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化,并能熟练地化简整数、分数、小数比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7分钟)1.复习。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引导学生回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3.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5.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2.回顾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汇报ab= =a∶b(b≠0)3.举例说明商不变的性质4.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5.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探究新知(20分钟)1.探究比的基本性质1)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猜测比的基本性质2)验证猜测的性质是否成立①指导学生,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举例、合作验证②集体评价学生汇报的验证过程和结果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比的基本性质4)探讨:为什么0除外?2.探究化简比的方法1)PPT课件出示教材50页例1引导学生自学,明确要求2)组织学生根据例1(1)列出比,并自主化简比,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学生汇报板演,师生评价4)出示例1(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化简分数比和小数比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化简比的方法3.探究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组织学生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1.(1)纷纷尝试猜测比的基本性质,大多数学生都模仿分数或除法的性质进行描述,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设想一个比,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验证猜测汇报验证过程,集体进行评价3)根据验证过程,尝试表述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小组合作交流,为什么0除外因为除以0没有意义)2.(1)认真阅读例题讨论化简比的意义,明确应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简化比2)根据例1(1)题意列出比,并尝试自主化简比3)汇报化简整数比的过程4)讨论、交流并尝试化简,完成讨论、交流化简比的过程和方法5)小组内讨论、总结化简比的方法并汇报3.小组内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并汇报,明确:化简比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前后项是互质数,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一个具体的数,可以用分数、小数和整数来表示3.判断1)8∶10=(8+10)∶(10+10)=18∶20()(2)12∶16=(126)∶(164)=2∶4()(3)0.8∶1=(0.810)∶(110)=8∶10(√)(4)比的前项乘以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4.化简比35∶45=(7)∶(9)360∶450=(4)∶(5)0.3∶0.15=(2)∶(1)18∶=(27)∶(1)6∶0.36=(50)∶(3)=(3)∶(16)三、训练深化(9分钟)1.巩固训练:完成教材第53页第4、5题。
巩固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2.拓展提高:完成教材53页第6题化简比)1.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同桌互检,进行评价2.学生独立完成,并明确化简比前要统一单位5.解决问题商店购进苹果的箱数是梨的1.6倍,写出商店购进苹果的箱数和购进梨的箱数的比,并化简1.6∶1=16∶10=8∶5答:购进苹果的箱数和购进梨的箱数的比为8∶5四、总结收获(4分钟)1.老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五、教学板书比的基本性质15∶10=(155)∶(105)=3∶2内容: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用途:化简比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整数比化简方法:除以最大公约数分数比化简方法:先化成整数比,或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小数比化简方法: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六、教学反思我是在学生已经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本课的,本课内容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索,渐渐由旧知归纳出新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能力,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师点评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