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作者简介.doc
21页郑振铎,(1898.12.19-1958.10.17),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曾就读于北平铁路专科学校,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区乘凉桥),曾在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就读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20年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5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及学部委员。
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燕子》一文已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组《别了,我爱着的中国》已被选入六年级语文教材每课一练(单元测评(2)阅读天地)《唯一的听众》已以他的笔名“落雪”选入六年级教材(第11课)《猫》一文已编入初中一年级下册教材(人教版 第26课)《最后一课》已被编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下册自读课本《大海的召唤》(第15课)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版画史图录》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和《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飞鸟集》、《新月集》和《印度寓言》。
其它《郑振铎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版)《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是散文集《离别》中的一篇,后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燕子》入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版)《猫》其入选人教版初一下册第26课;初中四年制初二下册26课《唯一的听众》选入五年级第1学期第17课诗篇:《我们是少年》、《燕子》和《离别》等3 个人履历 青年时期郑振铎郑振铎的祖籍是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1917年夏,靠亲友的帮助到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大)求学,课余读了不少西方社会学著作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启蒙教育不久结识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五四运动爆发时,他们各自成为所在学校的学生代表,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1919年11月,他们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提倡社会改造1919年12月,《新中国》月刊发表了他翻译的列宁的《俄罗斯之政党》1920年夏,他和耿济之共同翻译了《国际歌》歌词1920年11月,郑振铎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1年春,他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不久担任《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编辑,又由沈雁冰介绍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同年5月10日,他主编的文学研究会机关报《文学旬刊》创刊,为初期新文学 运动中有影响的刊物同时开始主编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还参与创刊了《戏剧》月刊,《诗》月刊等1922年 1月,他主编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周刊,并写作了许多作品,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事业起了开山作用1923年1月,他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在此期间,他在《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与封建旧文学作了坚决的斗争,并批评了新文学阵营中一些人“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成为当时与沈雁冰齐名的文学研究会的重要理论批评家创办报纸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同年,他参加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沈雁冰、胡愈之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这一时期,他撰写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俄国文学史略》、《太(泰)戈尔传》、《文学大纲》等《俄国文学史略》(1924年)是中国这方面第一本专著,对介绍俄国文学(包括苏联文学)起过积极作用书中列专章介绍评述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文学理论,高度评价了高尔基的创作及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尤为难得。
《泰戈尔传》(1925年)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评述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专著80万言的《文学大纲》(1927年)将中外文学史及其名著合在一部书中叙述,开阔了文学工作者的眼界,在介绍世界文学历史、加强中外文学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都有过大的影响成立公会1927年2月,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公会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的革命活动四·一二”政变后,他与胡愈之等人致信国民党当局,强烈抗议屠杀革命群众,为此险遭逮捕欧洲避难及游学5月,他乘船到欧洲避难和游学在法、英等国家图书馆里,遍读有关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变文等书籍,并研究了希腊罗马文学,译著了《民俗学概论》(后毁于日军炮火)、《民俗学浅说》(1934年)、《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1930年)等专著,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1929年)中的大部分作品1928年10月,又回到了上海回国郑振铎(左一)回国后,郑振铎参加发起“中国著作者协会”,并任执行委员1931年秋,去北平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此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眼界宽阔,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934年,又出版了《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以及借希腊神话题材歌颂现实的革命斗争的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这一个时期里,他还参与主编了著名的大型文学刊物《文学》、《文学季刊》等1935年春,郑振铎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此后,他主编了大型文学丛刊《世界文库》,组织许多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系统介绍中外古典文学名著,规划宏伟虽因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全部实现原计划,但仍是30年代文化出版事业的重要成果在这前后,他参加《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选工作,与鲁迅合作编选《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协助鲁迅编选出版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底,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6月,"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郑振铎被选为理事这个时期里,他还撰写了文学论文集《短剑集》(1936年)和历史小说集《桂公塘》(1937年)抗战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振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和创办《救亡日报》等上海沦陷前后,他为国家抢救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古籍,并编选影印了《中国版画史图录》、《玄览堂丛书》、《明季史料丛书》等1938年他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此书代表当时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
抗战胜利后,他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并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他主编《民主》周刊与李健吾主编《文艺复兴》月刊,号召作家为人民、为民主而写作,还编印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等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2月,郑振铎绕道香港进入解放区7月,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作协)的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以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编著有《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1952年)、《中国古代版画史略》(1985年)等,并主编了《古本戏曲丛刊》、《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等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书中基本上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专题,反映了他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958年10月18日,他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4 爱情故事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时,他是北京铁路学校学生领袖,1919年,与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11月,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恋爱 郑振铎与高君箴郑振铎的初恋并不顺利,那时,他正在北京读书,北京的福建同学组织抗日联合会,经常聚会他自然是每会必到,到则必慷慨陈词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府——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战国“四公子”自许的女高师“四公子”中,就有3个是福建籍其中,有一个叫黄世瑛,出身于有钱人家,家里既有恒产,又代代做官,她的父亲此时正任教育部的主事,像她这样的小姐,居然也参加爱国活动,还担任了校主席,而且长得很漂亮,在爱国学生 运动中,郑振铎对她很有好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只要几天不见黄世瑛,便仿佛定不下心来有时,他正好有关于学生 运动的事,便闯进女高师红楼去,当时,因五四运动的冲击,女高师当局已被迫放宽了原先如同监狱看守般的门卫制度遗憾的是,由于黄世瑛的犹豫和她父母的反对,郑振铎长时间处于无可奈何的痛苦中 1921年上半年,经沈雁冰介绍,郑振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编务之外,他还到商务出资办的神州女中兼课这时,他的学生、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高梦旦先生的小女儿高君箴,闯入了他的生活 1922年12月8日,他主编的《儿童世界》上发表了高君箴译述的童话《怪戒指》她非常兴奋地对他说,今后还想再投稿他似乎受到了鼓舞,但初恋的失败,使他变得格外谨慎。
同事郑心南与他和高梦旦都是福建老乡,郑心南便找高梦旦去探探底高梦旦一听心南的话,立即就高兴地同意了,还说,只怕自己的女儿配不上他什么“门当户对”,什么亲戚议论,他老先生一概不管梦旦早就看中了郑振铎人品好,有才华,认为如果有这样的东床佳婿,是自己和女儿的幸福高梦旦很快把君箴叫来,问了她的想法,并嘱咐她多与郑振铎接触,谈谈书,谈谈文学 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是1923年4月,梦旦又让女儿与他一起去杭州旅游,好好谈谈结婚经过一段时间后,郑振铎与高君箴的爱情成熟了,他们的婚礼定在这年的10月10日,在上海一品香饭店举行 这时郑振铎的母亲和祖母,已搬到上海来了,母亲多么希望她惟一的儿子早点成家啊然而,在婚礼的前一天,郑振铎忽然想起母亲没有现成的图章这可怎么办﹖因为按照当时“文明结婚”的仪式,结婚证上必须盖上男女双方家长、介绍人以及新娘新郎的图章他少年失父,因此母亲的章是万不可少的他急中生智,马上请人送信给好朋友瞿秋白,他是刻印章的高手送信的人回来了,带来秋白的一张便条打开一看,上题“秋白篆刻润格”,内开:石章每字二元,七日取件;如属急件,限日取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他知道秋白很幽默,以为秋白这个“润格”是表示实在太忙,无空刻。
怎么办呢﹖哦对了,请雁冰刻吧,雁冰也会一手的那时已是举行婚礼的前夕,雁冰便连夜赶刻起来 郑振铎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4)第二天一早,雁冰将新刻的图章送到郑振铎家时,忽然秋白派。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