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实验小结答案.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59440948
  • 上传时间:2023-04-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化学反响原理?教材实验小结实验2-1 按图安装两套装置,在锥形瓶内各盛有2g锌粒〔颗粒大小根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参加40mL 1mol/L和40mL 4mol/L的硫酸,比拟二者收集10mL H2所用的时间参加试剂反响时间/min反响速率/mL·min-`1mol/L H2SO44mol/L H2SO4对于锌粒和硫酸的反响,测定反响速率的方法不止一种,如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甚至使用一些物理仪器测量溶液的电导变化、反响的热量变化等,都可以比拟出二者的反响速率的不同实验2-2取两支试管,各参加4mL 0.01mol/L的KMnO42C2O42C2O4溶液2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实验中发生了如下反响:2KMnO4 + 5H2C2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10CO2↑+ 8H2O〔1〕KMnO4溶液的浓度不要大,否那么溶液颜色过重,需要草酸的量及褪色时间都要发生相应变化配制成0.01 mol·L-1比拟适宜KMnO4溶液要用硫酸酸化〔2〕为保证KMnO4溶液的紫红色彻底褪去,本实验中草酸用量分别过量了1倍和3倍,可以调整草酸用量,探求更好的实验效果。

      〔3〕实验开始时溶液褪色较慢,由于反响中生成的Mn2+具有催化作用,随后褪色会加快实验2-32S2O32SO4;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各有一支盛有Na2S2O3和H2SO4的试管〕,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搅拌记录出现浑浊的时间实验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 S↓+ H2O本实验所用的冷水用自来水即可,假设用冰水混合物温度更低,出现浑浊的时间更长,更利于比拟为了便于比拟,使浑浊程度相同,可在试管背后做一个黑色标记,以其被遮住为准最好用体育比赛用的秒表来连续计时实验2-4实验装置如下图,锥形瓶内盛有10mL左右10%的H2O2,双孔塞上插有短导管和漏斗,短导管里插有带余烬的木条开始时余烬没有明显变化,经漏斗向锥形瓶内参加少量MnO2后,试管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余烬复燃MnO2的催化反响,根据H2O2的浓度来调整木条余烬距离液面的高度,直接使用浓度较高的〔30%〕H2O2时,余烬距离液面远些〔3 cm左右〕,否那么会因泡沫过多而使余烬熄灭开头带余烬的木条悬在液面上没有明显变化〔说明H2O2没有明显分解〕,从漏斗参加MnO2粉末后,立刻看到木条余烬复燃,说明瓶中有大量气体逸出〔突显了催化剂的作用〕。

      H2O2浓度较低时余烬离液面应近些〔2 cm左右〕,以免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时要把准备工作做好,当把带余烬的木条放入锥型瓶时,要迅速从漏斗撒入MnO2粉末,不要让余烬在瓶内停留时间过长,以免烟多影响观察科学探究1.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mL 0.1 mol/L FeCl3.0.1 mol/L CuSO4溶液〔注意:滴管悬空放在试管的上方〕,比拟H2O2分解速率向5%的H2O2中滴入FeCl3或CuSO4溶液时都有细小气泡产生,滴入FeCl3溶液产生的气泡更快些,说明催化剂是有选择性的可以参考【实验2-1】把本实验变成一个定量实验2.1 mol/L KMnO4溶液和2mL0.1 mol/LH2C2O4;再向其中一只试管参加一粒黄豆粒大的MnSO4记录褪色时间本实验是【实验2-2】的延续由于Mn2+对KMnO4的氧化作用有催化功能,所以参加Mn2+的试液中的颜色褪色明显快些3.取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各放入5mL淀粉溶液和两滴碘水分别两试管中参加1mL2mol/L硫酸,1mL唾液震荡.观察催化效果淀粉在酸的催化下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 如果欲到达使淀粉水解完全的目的,需要很长时间;在淀粉溶液中参加碘水后,淀粉溶液变蓝。

      实验时,把另一支试管中事先备好的唾液倒入淀粉和碘水的混合溶液中,稍加振荡,蓝色迅速褪去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一种淀粉酶,它在很温和的实验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本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催化剂有选择性实验2-5 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 H2O 2CrO42- + 2H+;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取两支试管各参加5mL 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变化步骤滴加3~10滴浓H2SO4滴加10~20滴6 mol/LNaOHK2Cr2O7溶液K2Cr2O7是橙红色晶体为了使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加酸和碱的浓度都要大些,以使参加量不多,且可防止生成多酸可以在滴入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后,再滴入碱液,进行颜色比照使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实验2-6向盛有5 mL 3溶液的试管中参加5 mL 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在这个反响体系中存在下述平衡:Fe3+ + 3SCN- Fe(SCN)3 〔红色〕〔1〕将上述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参加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溶液3~~5滴,观察现象编号12步骤〔1〕滴加饱和FeCl3溶液滴加1 mol/L KSCN溶液现象步骤〔2〕滴加NaOH溶液滴加NaOH溶液现象在0.005 mol/L的FeCl3溶液中参加0.01 mol/L的KSCN溶液,振荡,所得溶液的红色较浅本实验的关键是第一次获得的Fe(SCN) 3溶液浓度要小,然后滴加浓的FeCl3、KSCN溶液时才会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因为Fe(OH) 3的溶解度非常小,滴加NaOH溶液后发生反响Fe3++3OH- == Fe(OH) 3↓,使溶液中的Fe3+浓度降低,混合液的颜色变浅NaOH溶液不要参加过多,只要使溶液的红色变浅即可实验2-7 NO2球浸泡在冰水、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2NO2(g) N2O4(g) ΔH = - 红棕色 无色实验时,可把NO2的平衡球在热水和冰水中交替进行浸泡,观察颜色变化实验3-1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与等量镁条的反响;并测这两种酸的pH1mol/L HCl1mol/L CH3COOH与镁条反响的现象溶液的pH实验中应强调以下知识点:〔1〕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2〕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醋酸反响,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反响;〔3〕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实验中影响反响速率的因素只能是溶液中c(H+)的大小,通过对溶液pH的测定也能证实这一点;〔4〕对于学习根底较好的学生,可以向他们说明pH的实际意义是指溶液中c(H+〕的负对数,以利于学生对盐酸中HCl的完全电离有更为确切的理解。

      据此,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由于镁与盐酸反响速率较大,说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中c(H+)大,并由此推断:在水溶液中,HCl易电离,CH3COOH较难电离;〔2〕由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的pH小,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盐酸中H+浓度几乎相等,说明溶液中HCl分子是完全电离,而CH3COOH分子只有局部电离最终的实验结论是: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进而引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局部分子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如弱酸、弱碱等〕实验3-22CO3溶液,观察现象硼酸在水中属于可溶性物质,在常温下,饱和硼酸溶液的浓度约为1 mol/L实验中,可先测饱和硼酸溶液的pH〔约等于5〕,了解其弱酸性,再使其与Na2CO3溶液反响科学探究取少量NaCl、Na2CO3、NaHCO3、NH4Cl、Na2SO4、CH3COONa、(NH4)2SO4的溶液,分别用pH试纸检验酸碱性,并把盐按照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分类盐溶液NaClNa2CO3NaHCO3NH4ClNa2SO4CH3COONa(NH4)2SO4酸碱性盐类型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归纳其与盐的类型间的关系。

      盐的类型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溶液的酸碱性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的条件,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1.从反响物性质考虑,FeCl3是否易发生水解?水解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其水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从反响条件考虑,影响FeCl3水解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参照下表设计.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序号可能影响因素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1. 因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生成的Fe(OH)3是一种弱碱,并且难溶,所以FeCl3易水解其水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Fe3+ + 3H2O  Fe(OH) 3+3H+2. 影响FeCl3水解的因素有:①参加少量FeCl3晶体,增大c(Fe3+〕;②加水稀释;③参加少量盐酸,增大c(H+〕;④参加少量NaF晶体,降低c(Fe3+〕;⑤参加少量NaHCO3,降低c(H+〕;⑥升高温度等    判断上述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依据有多种一是平衡移动原理;二是可以通过溶液颜色深浅变化作判断〔如加热时,溶液颜色明显变深,说明平衡是向水解方向移动〕;三是通过溶液酸度变化〔如参加少量FeCl3晶体前后,测溶液pH变化〕;四是观察有无红褐色沉淀析出〔如参加少量NaHCO3后,使Fe3+的水解程度趋向完全〕。

      3. 通过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有:①Fe3+的水解是一个可逆过程;②水解平衡也是一个动态平衡;③Fe3+的水解属于吸热反响;④改变平衡的条件〔如温度、浓度等〕,水解平衡就会发生移动;⑤当参加的物质能与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很难电离的弱电解质,Fe3+的水解程度就可能趋向完全实验3-3、3-4、3-5实验3-3:向3支盛有少量Mg(OH)2沉淀的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的蒸馏水.盐酸和氯化铵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中的Mg(OH) 2沉淀可以通过Mg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响生成,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机别离获得沉淀物实验中应使用过量的NH4Cl浓溶液,并要注意充分振荡,以加速Mg(OH) 2的溶解实际上,Mg(OH) 2沉淀溶于NH4Cl溶液具有较大的可逆性Mg(OH) 2可以溶于NH4Cl溶液转化成MgCl2和NH3·H2O,而MgCl2溶液也能与氨水作用生成Mg(OH) 2沉淀原因是:Mg2+在溶液中开始沉淀的pH为9.5,完全沉淀时的pH为11.0虽然Mg(OH)2属于难溶电解质,但其溶解于水的局部足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如果在该实验中补充这个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到物质的“不溶性〞是相对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3-4:32S溶液,观察现象。

      围绕【实验3-4】的讨论,结合卤化银的转化和硫化银的生成,需要从溶解平衡移动的角度具体分析,例如: 尽管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溶度积相关的计算〞,但为了便于学生在【思考与交流】活动中能真正理解难溶电解质转化的原理,可以考虑把相关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