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第五册内容梳理.doc
17页高中语文第五册内容梳理 现代文词语网络 一、常见常用字音的分辨 1. 多音字的分辨 方兴未艾(ài) 扛鼎之作(gāng) 艾 自怨自艾(yì) 扛 扛枪(káng) 长吁短叹(xū) 窥伺(sì) 吁 吁请(yǜ) 伺 伺候(cì) 涤纶(lún) 龟裂(jūn) 纶 纶巾(guān) 龟 龟卜(gūi) 症结(zhēng) 模式(mó) 症 症结(zhèng) 模 模具(mú) 唠叨(dāo) 数典忘祖(shǔ) 叨 叨教(tāo) 数 劫数难逃(shù) 数见不鲜(shuò) 2.形近字的分辨 狙击(jū) 舐犊(shì) 阻击(zǚ) 舔盘子(tiǎn) 账簿(bù) 篡著(zuǎn) 鄙薄(bó) 篡改(cuàn) 檄文(xí) 讣告(fù) 缴获(jiǎo) 仆倒(pū) 收讫(qì) 为虎作伥(chāng) 迄今为止(qì) 怅惘(chàng) 怙恃 (hù) 同侪(chái) 沽酒(gū) 共济(jì) 相形见绌 (chù) 咄咄逼人(duō) 常见常用字形的分辨 寞(寂寞) 伸(伸张) 膜(隔膜) 申(引申) 栩(栩栩如生) 坦(坦诚) 诩(自诩) 袒(袒护) 邪(邪气) 贸(贸然) 斜(歪斜) 冒(冒险) 盈(盈利) 诙(诙谐) 营(经营) 灰(灰暗) 相(真相大白) 叠(叠床架屋) 像(画像) 迭(迭挫强敌) 罄(告罄) 砭(针砭) 磬(钟磬) 贬(贬低) 附(附和) 震(震撼) 符(符合) 振(振作) 二. 词语解释 1.伫立: 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2.伉俪: 夫妻. 3.风烛残年: 风中之烛易灭. 喻指老人的残年,不久于世. 4.格格不入: 相互抵触. 5.目不暇接: 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 6.耿耿: 老想着,心情不安. 7.释怀: 消除心中的挂念. 8.形影相随: 像影子离不开形体一样,一刻也不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9.斩钉截铁: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干脆利索,毫不犹豫. 10一针见血: 比喻说话,做文章直截,简短而切中要害. 11.谲诈: 奸诈. 12.稗官: 小官.后也称野史小说或小说家.稗,比喻微小,琐碎的. 13.妍媸(chi)毕露:美丽和丑陋全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
妍,美 14.鉴戒:可以使人警惕的事情 15.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产生的人或事物,后多指顺应适当时机而出现的人或事物 16.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17.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清初画家恽南田的话,意思是去粗存精孤迥,孤立,孤单,这里指少 18.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中的话,意思是充满(美好的品德)就叫做"美",充满美好的品德而且光辉地表现出来就叫做_大" 19.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也说荡气回肠 20.一蹴而至:踏一步就到达形容做事轻而易举 21.叫嚣:大声叫喊吵闹 22.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 23.唐突:冒犯,亵渎 24.邂逅:不期而遇 25.洞悉:很清楚地知道;凭直觉或以敏锐的洞察力察觉或辨别出 26.缱绻(qi6n qu&n):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27.怃(wǚ)然:形容失望的样子 28.秋行夏令:不合时令的意思,也指不合季节的打扮令,时令 29.口讷:嘴笨,言语迟钝 30.口碑: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 31.托庇:依赖长辈或有权势者的庇护 32.出言无状:说话超越了本人身份、地位,显得无礼 33.赧(nan)然:形容惭愧的样子。
34.素不相能:一向合不来素,一向,平素能,和睦 35.重(zh6ng)听:听觉迟钝 36.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来,一点办法也想不出筹,计策展,施展 37.赝品:伪造的文物 38.呆滞:不活动;不流通 '39.怂恿:鼓动别人去做(多含贬义) 40.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4l.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 42.万劫不复:指国家破坏不堪或个人堕落太甚而难于恢复比喻浩劫极重,受影响极大 43.翌年:明年 44.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他人学习 45.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 46.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47.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48.大喜过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不含贬义 49.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50.弹丸之地:形容地方十分狭小 51.当仁不让: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 52.道貌岸然:道貌,严肃正经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一本正经 53.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54.登堂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55.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56.独善其身:只顾自己好,而不管别人如何 57.顿开茅塞:比喻思想突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58.尸位素餐:尸位,占据着职位而不做事;素餐,不做事而白吃饭 59.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 60.条分缕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61.铤(ring)而走险:铤,快跑的样子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铤"不能写为"挺" 62.为虎傅翼:傅,添加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势力不含褒义 63.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64.相形见绌(chfl):形,对照,比较绌,不足,不够.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绌"不读"zhu6",也不能写作"拙" 65.心照不宣:照",知道宣,公开说出来 . ' 66.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灾害形容关系亲密与利害相关 67.虚与委蛇(wēi yí):虚,假意委蛇,敷衍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68.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丰富多彩 69.养尊处优:处于尊贵的地位,过着优裕的生活三、词语辨析 1.颁布•公布颁布:内容常是法令等例:《澳门基本法》已正式颁布了公布:内容常是方案、名单、账目、成绩、数字等例:单位每月公布一次账目。
2.必须•必需必须: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例:这事必须你去办必须学好必需:动词,作谓语、定语例:这是生存上必需的本领 3.辨别•鉴别辨别:指分辨、区别例:辨别方向、辨别是非鉴别: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例:鉴别青铜 4.度过•渡过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例: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例:我们必须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 5.妨碍•妨害妨碍: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例:妨碍交通、妨碍、人家妨害: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例:妨害和平、妨害健康、妨害利益 6.竟然•居然竟然:常用于主谓语之间例:他没有料到小王竟然如此推崇李自成居然;也可用于主语前面,有时语气略重例:这么大声音,你居然没听见 7.考查•考察考查: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例:考查成绩(业务、言论等);有时是年代、历史、文物等考察: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工程等;有的是人,如干部、工作人员等"、 8.截止•截至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例: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
例:报名截至本月底 9.学历•学力学历:学习的经历,指在哪所学校毕业如:他,大学学历,现在本校任教学力: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例:凡具有大专学力的人,均可报名 10.反应•反映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名词例:演出的反应很好反映: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动词例:把情况反映到县里 11.侦察•侦查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等而进行活动,用于军事例:侦察兵、火力侦察侦查: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用于公安机关例: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决定立案侦查 12.启用•起用启用: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例:新公章今天开始启用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例:厂长决定起用精通业务的退休科技人员 13.消失•消逝 消失:侧重于事物现象的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例:只是两颊上已经消朱了血色消逝:侧重于过去了或不见了;常用于时间例:青春的消逝是很容易的 14.熟悉•熟习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例:我和他很熟悉,我去劝他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常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例:他很熟习果树栽培技术 15.鄙视•蔑视 鄙视:鄙贱、低劣。
例:那时候,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蔑视:着重指用轻蔑的态度小看,根本不放在眼里例:无产阶级英雄战士表现了对死亡的蔑视 16.审定•审订" 审定:审查决定例:审定计划审订:审阅修订例:审订书稿 17.作客•做客 这两个词的意思很不一样作客,是"客居"的意思,如:那两年他在广州作客;作客他乡等做客,指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做客 18.徘徊•,彷徨 前者重在运动,后者重在思想上、感情上 19.十足•实足 前者指十分充足,后者是确实足数后面一般接数字或表示数字的词 20.干涉干预, 前者指不应该管硬管,后者指过问(别人的事) 21.公然一公开 前者指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后者指不加隐蔽,面对大家 22.正规•正轨前者指符合规定或一般的公认标准,后者指正常发展道路 23.时事•时势 前者指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后者指某一对期内的客观形势 24.实行•施行前者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计划),后者指法令等公布后从某丑起生效. 25.实验•试验 前者指为了检测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后者指为察看某事的结果或事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26.退化•蜕化前者一般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泛指事物由优变劣;后者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
27.赋予•给予前者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后者指一般的给予 28.见习•实习前者一般指初到工作岗位的人在现场实习,后者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 29.评介•评价前者指评论介绍,后者指评定价值 文言文一、通假字 1.《将进酒》径须沽取对君酌 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2.《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 耶,同"爷",父亲禾生陇亩无东西 陇,同"垄",田垄 3.《齐桓晋文之事》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枝,通"肢"无以,则王乎 以,通"已",止刑于寡妻 刑,通"型",作榜样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不吾恬,不能进于是矣 恬,通"昏"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罔,通"网",陷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塑于王 塑,通"诉",控诉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道路 4.《庄暴见孟子可得闻与 与,通"欤"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5.《孟子见粱襄王》卒然问日:"天下恶乎定?" 卒,通"猝",猝然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由,通"犹"则苗浡然兴之矣 浡,通"勃",奋发,振作。
6.《齐人有一妻一妾》 反,通"返",回来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蚤,通"早";施,通"迤"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7.《弈秋》为是其智弗若与? 与,通"欤"二、常见实词归类 1.《蜀道难》 西当太白有鸟道(遮挡,阻挡) 当窗理云鬓(对着,面对) 有大石当中流(在,处在) 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介词,在,在……时候)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逢,遇到) 犯法当死(判罪)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担当,担任)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承受) ①当室者死,三年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