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灾害对大春粮食影响与对策建议.doc
9页1不良气候对重庆市大春主要粮食作物的影响与不良气候对重庆市大春主要粮食作物的影响与 反思反思市农委粮油处 市农技总站 市农学会作物防灾减灾专委会(二 0 一 0 年十一月)今年春播以来,我市大春粮油生产遭遇了持续低温、阴雨、寡照气候和大风、冰雹、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同时,今年后期的病虫害和异常气候对大春粮油生产威胁加大,大春粮油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一、气候概况及对粮食作物的影响一、气候概况及对粮食作物的影响(一)三月以来主要灾害性气候概况(一)三月以来主要灾害性气候概况一是一是 3 月下旬以来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寡照明显据气象部门分析,3 月以来,我市各地气温普遍偏低 0.6 度以上,降雨频繁,雨日偏多 5~10 天,日照普遍偏少 3 成以上尤其在 3 月 24 日~4 月 27 日平均气温偏低 1~2.5℃、5 月6 日~5 月 22 日偏低 1.2~3.1℃、5 月 29 日~6 月 14 日偏低1.3~3.3℃,各地出现明显的阶段性低温其中 3 月下旬至 4 月底全市大部地区气温偏低 1.5℃以上,云阳、巴南偏低 2.5℃永川、江津、云阳等地的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低值。
巴南、璧山、渝北、江津、云阳 5 个区县达到重度低温标准期间,中西部地区累计日照时数偏少 3~6 成,合川、万2盛、南川、万州等地为历史同期最小值5 月 6 日至 20 日,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偏低 2.0℃以上,潼南偏低 3.2℃,潼南、合川、铜梁、大足、北碚等 23 个区县达到轻度低温标准期间,南川、忠县的累计日照时数不足 1 小时,万盛、彭水、涪陵、北碚等地 2~4 小时,其余地区 5~19 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少 7 成~1 倍;数据分析表明,我市大部地区日照之少居历史同期第 2~4 位,万盛、南川、垫江、忠县、云阳、开县、城口、石柱等地为历史同期最小值二是二是冰雹、暴雨、洪涝灾害频繁特别是今年 5 月 6 日、6 月7 日、6 月 19 日以及 6 月 23 日,垫江、梁平、涪陵、彭水、巫溪、江津、酉阳、綦江、永川、南川等多数区县出现了特大的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5 月 6 日垫江县城达到 8 级大风,沙坪镇最大达 11 级大风多数地方每次暴雨降雨量都在 100 毫米以上,作物受损严重二)不良气候(二)不良气候对对大春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影响分析大春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影响分析一是造成移栽期明一是造成移栽期明显显推推迟迟。
由于 3 月底 4 月下旬的长期低温,大春作物幼苗生长缓慢,气温迟迟达不到适宜栽插的最低温度要求,据农情统计,全市玉米、水稻栽插进度总体推迟 5-7天,部分地方 10 天以上4 月 25 日前全市水稻只栽了 15%左右,比常年慢 20 个百分点红苕移栽进度比上年同期慢 8 个百分点二是造成大春作物生育二是造成大春作物生育进进程明程明显显推推迟迟据调查,由于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移栽后植株生长缓慢,叶面积明显减少,3我市玉米、中稻总体生育进程晚 7-10 天若遭遇后期高温伏旱逼熟,生殖生长期变短,不利于植株光合产物的积累,势必严重影响产量三是大春幼苗三是大春幼苗长势长势偏弱,偏弱,营营养体明养体明显显偏小偏小幼苗移栽后返青缓慢或长时间不返青,特别是水稻发根缓慢,很多地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坐蔸”现象虽然各地采取了增施锌肥和磷钾肥等有效措施,水稻“坐蔸”面积仍达 30 多万亩四是水稻大田分蘖数明四是水稻大田分蘖数明显显偏少偏少受持续寡照低温天气的影响,稻株光合产物积累显著偏少,根系生长慢、发根少,长势弱、分蘖慢、分蘖数少,迟栽水稻平均分蘖数比上年同期偏少 3 个左右,据多点调查,水稻苗数普遍少 10%以上,不利于中稻穗多、穗大的形成。
五是大五是大风风、冰雹、暴雨、洪、冰雹、暴雨、洪涝涝灾害造成部分地方粮食灾害造成部分地方粮食绝绝收特别是今年 5 月 6 日、6 月 7 日、6 月 19 日以及 6 月 23 日,垫江、梁平、涪陵、彭水、巫溪、江津、酉阳、綦江、永川、南川等多数区县的部分地方出现了特大的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据统计,使粮食作物绝收面积 30 余万亩六是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将呈偏重六是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将呈偏重发发生生态势态势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使各地玉米、水稻纹枯病明显偏重,少数地方出现化苗现象同时据市农技总站预测,今年我市大春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以二化螟、 “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等病虫害为主;稻秆潜蝇、稻赤斑黑沫蝉、稻蝗、稻苞虫、稻曲病等4病虫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综上所述,今年这种异常气候多年少有,其影响之大前所罕有虽然小春粮食取得了稳中略增的好形势,但大春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加上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后期灾害性异常气象将会发生,这对完成 1100 万吨的粮食生产任务难度进一步加大二、当前采取的防灾减灾对策二、当前采取的防灾减灾对策为了减轻灾害对大春作物的影响,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我们及时深入各地开展调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及时向市农委有关领导汇报,市农委紧急召开了全市大春作物田间管理工作推进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百日田管行动”努力夺取粮食丰收的紧急通知》和《大春主要粮油作物中后期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主要对策是:(一)分(一)分类类指指导导,及早落,及早落实实大春田大春田间间管理技管理技术术措施措施由于我市各地生态条件差异较大,农作物生育进程和灾害影响也有很大差别,各地农业部门要组织骨干技术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准确分析灾害性天气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分类制定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田间管理措施:1、水稻对早栽、长势正常、发苗充足的田块及时控苗,提高上林率,培育大穗对发苗较差、甚至出现“坐蔸”的田块要及时追施速效肥料和锌肥对大多数稻田要及时增施穗粒肥,以弥补前期营养生长不足的缺陷对关水过深的田块及时排涝降渍,改善根际环5境,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强根系活力加强对水稻“两迁”害虫的监测预警,同时高度关注糯稻和高感品种稻瘟病发病情况,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一旦发现突发情况应及时会商并发布预警防控信息;高度重视水稻重大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做好应急防控准备工作2、玉米对土壤渍水较重的田块及时清沟排湿;还未拔节的要根据生育进程加大穗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粒肥,争取增加粒数和粒重,采取上喷下追补肥法,补充玉米根系吸收营养不足,促进生长结合中耕培土除草,增加土壤通气性,改善根际环境,增加根系活力对即将抽穗的玉米大力推广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技术。
同时,做好玉米螟、玉米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组织有效防控,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点3、红苕想方设法多栽红苕,实现满栽满插已栽红苕要增施氮肥和有机肥,加快营养生长,有利为块根膨大输送较多的光合产物注意中耕除草培土和排渍,秸秆覆盖栽培,防治黑斑病、根腐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二)增派力量,扎(二)增派力量,扎实实开展开展“百日田管百日田管”活活动动为了减轻前期低温寡照阴雨和暴雨洪涝等灾害对大春作物的影响,市农委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立即组织广大干部深入一线,奋战 100 天,扎实开展“百日田管”活动,帮助群众全面落实田间6管理措施市农委以年初确定的十个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组为重点,组织广大干部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媒体、电视、网络优势,将制定的技术补救措施宣传、贯彻、培训、落实到千家万户,弥补前期不足每月 10、25 日市农委的十个工作督导技术指导组和各区县要汇报 “百日田管”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三)加(三)加强强信息沟通,指信息沟通,指导农导农民排民排涝涝抗旱两手抓抗旱两手抓由于全球异常气候及其引发的灾害频繁发生,据气象部门预测,长江以北及东北地区近期降水将仍然偏多,但大部分地区从7 月中旬开始有 20~30 天伏旱天气,长江沿线可达 30 天以上。
农业、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及时会商,提前把不良气候的预警信息传递到农户,坚持做到蓄水抗旱与防汛工作两不误,力争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四)大抓晚秋生(四)大抓晚秋生产产,筑牢全年粮食生,筑牢全年粮食生产产最后一道防最后一道防线线我市秋季光、热、水、地资源丰富,宜种晚秋作物多,抓好晚秋生产大有可为各地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抓好关键技术,落实配套政策,确保今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根据市场和资源,各地要努力扩大晚秋粮食种植面积,比常年增加 100 万亩以上,突出区域特色,抓好秋洋芋、再生稻两大骨干品种,因地制宜发展粮、经、饲兼用的秋红苕、秋玉米、秋荞、秋大豆等短期作物,既增加产量,增加蔬菜品种供应,又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推广行之有效的技术,努力提高单产,使晚秋粮7食总产达到 50 万吨以上,比常年增加 20 万吨三、对救灾工作的反思三、对救灾工作的反思面对 2010 年我市多数区县遭受了多次严重的春旱、春夏持续低温和阴雨寡照、大风、冰雹、暴雨、洪涝等极端异常气候影响,使大春播栽期明显推迟,生长受阻,粮食作物绝收 56 万多亩这一不利形势下,市农委及时部署,组织全市农业部门干部深入一线,包县包片,全面开展了以推广抗旱栽培、加强苗情诊断、实施以科技抗灾减灾为中心的“百日田间管理行动”,扭转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156 万吨,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 1100 万吨任务。
比 2009 年增产 1.7%,创“十一五”以来最好水平,使全市粮食自给率保持在 90%以上由此我们认为,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以下环节:1、争取、争取领导领导高度重高度重视视是是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础大春生产是我市全年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产量占全年的 80%以上只有抓好了大春生产,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才有可能顺利完成我们每年都将遭受较重的自然灾害影响,只要各级党政和广大干群团结一心,及早制定预案,采取多种技术和工作措施,就一定能减轻灾害损失,尽最大努力完成中央交给重庆的 1100 万吨粮食生产任务2、依靠科技是、依靠科技是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键为提高科技对粮油生产贡献率,我们从 2006 年开始把农艺农机综合技术集成示范为中心的高产创建作为提高粮油单产的8重要抓手2006 年主要开展百亩示范,但分布分散,从 2008 年开展推进万亩高产创建示范,个数由 2008 年的 9 个增加到 2010 年的 150 个,实施区县由 9 个扩到 31 个,示范面积由 10.3 万亩到157.85 万亩,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健身栽培、农机化等技术集成度和推广率显著提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2010 年共增产粮食 13.3 万吨,增产油料 0.65 万吨,为农民直接增收 3 亿元。
有效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经验收:2009 年我市开县种植的 130 亩 Q 优 12 号中稻再生稻示范片,中稻+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 1238 公斤,最高田块达1291 公斤,创造了世界同纬度地区单产最高纪录2010 年南川区东城街道油菜万亩片平均亩产 149.1 公斤,农户邢伯树 2 亩油菜亩产 233.1 公斤,创造了我市油菜单产纪录;巫溪县尖山镇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片平均亩产 606.8 公斤,最高亩产706.2 公斤加上马铃薯和红苕, 万亩片耕地年产量达到 1293.6公斤/亩,千亩片 1343.8 公斤/亩,攻关片亩产达到 1398 公斤,创造了我市旱地间套作三熟高产纪录大足县万亩两季花生示范片实收亩产鲜花生 1072 公斤,最高亩产 1138 公斤亩平均纯收益 2000 元以上,最高达 3000 元合川区南津街蓄留的洪水再生稻平均亩产 275.7 公斤,比对照增产 180.7 公斤,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3、激、激发发群众的群众的积积极性和极性和强强化基化基础础能力建能力建设设是是夺夺取全年粮食取全年粮食丰收的保丰收的保证证9一是认真落实粮食生产各项补贴政策,将资金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