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沁园春长沙》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24页1《沁园春长沙》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 长沙》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字中加点词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重阳佳节,志愿者们来到养老院看望老英雄听他们忆A往昔峥嵘岁月,叹今日B苍桑巨变,年轻人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C风华正茂的年纪,展示出D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努力 A.往昔 B.苍桑 C.风华正茂 D.意气风发 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B.“看”字,总领七句远望、近看,仰望、俯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作者善于思考的特点 D.这首词上阕描绘了湘江寒秋景色,下阕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ɡě) 寂寥(liáo) 轮廓(ɡuō) 怅然若失(chànɡ) B.沉浮(chén) 峥嵘(zēnɡ) 携手(xié) 万户侯(hóu) C.恰巧(qià) 稠密(chóu) 斥责(chè) 层林尽染(rǎn) D.遏止(è) 竞赛(jìnɡ) 遒劲(qiú) 强劲有力(jìnɡ) 二、小阅读-课内 6.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上阕中,有哪些字锤炼得十分精彩,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相关语句 关键词 效果分析 7.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有哪些字锤炼得十分精彩,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整理成表格 8.《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用语精当,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试简要赏析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精妙词句 分析鉴赏 万山红遍 ① 层林尽染 ② 漫江碧透 ③ 百舸争流 ④ 鹰击长空 “击”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雄鹰拍打翅膀的矫健迅猛,刻画了雄鹰的勇猛雄姿 鱼翔浅底 ⑤ 9.品读《沁园春 长沙》全词最后三句,体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0.《沁园春 长沙》中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试简要概括 11.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手迹中,下片结尾句是“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后来将结尾句中的 “向"改为“到”向"和“到”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沁园春·长沙》,请从意象的角度分析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13.《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14.“怅"的原意是 ,这里用来表达___。
15.“沉浮”同 意思相近,这里指 16.请自主赏析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回答下列问题: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 17.“看”字引出的意象有 、 、 、 、 、 18. 比较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和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两句有何异同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19.《沁园春 长沙》中描绘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其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三、情景默写 20.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表达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 (2)《沁园春·长沙》一文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景描写的句子是“___,___" (3)《沁园春·长沙》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句子 , 21.名句默写 结合《沁园春·长沙》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___ (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___ (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 (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 (5)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_________ (6)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___ 22.根据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 , ,___ (2)巧妙地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 (3)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诗句是: (4)写出诗人经历了无数个革命岁月的诗 (5)表现诗人关心国家大事的言行的诗句是 ,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词句是“___ ,___ " (2)《沁园春·长沙》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句子是“___ ,___ ,___ ”。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词句是“___ ,___ ,___ ” 四、现代诗歌阅读 24.阅读教材中的篇章(节选),按要求作答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节选自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1)节选部分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简析“看万山红遍"中“看”字的作用 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5.这首词的上阕中“看"字引出的意象有哪些 26.上阕在写景方面采用了多个角度,请作简要分析 27.下阕中的“同学少年”这个群体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8.“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枕上[注]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此词写于1921年,是毛泽东写给夫人杨开慧的,当时二人结婚不满一年 2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江海翻波浪”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鲜明地写出“愁"之状 B.一个“晓”字,点出作者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 C.下阕末两句,写作者触景生情,见月怀人,含蓄地点出了别离之苦 D.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 30.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景与情的角度看,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这首词的主旨句。
B.“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几句倾注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 C.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秋冬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D.这首词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32.下阕用“挥鞭”概括而鲜明地勾勒曹孟德的形象,有何妙处?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良宵 昌耀 放逐的诗人啊 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 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使月光下的花苞 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 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 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 是的,全部属于我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我的须髭如同箭毛 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 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 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 3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似是对他者的诘问,又如同喃喃自语;既点出了诗人被放逐的处境,又表现出对命运的思索。
B.“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写在一个小雨霏霏的夜晚,青草散发着清香,诗人受伤的心灵被大自然拥抱着、安慰着 C.“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爱情”不会因放逐而心灰意冷,诗人经历了命运的折磨,仍能在空气和阳光中获得新生 D.本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诗,诗人所抒发的不仅是爱情的情感,也是借“爱情"表达自己对当年被流放所遭遇苦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