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与张爱玲人性异同之我见.doc
2页鲁鲁迅与迅与张爱张爱玲人性异同之我玲人性异同之我见见姓名:田祚姓名:田祚鹏鹏说实在,一直到我落下笔尖开始正式写这个话题时,我也还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两位大家要是比较起来,完全可以出系列书刊了,岂是我能寥寥数语道的清但非无能就 不可见解也,此文徒抒吾内心真念罢了! 鲁迅和张爱玲分属于两个时代,前者终其一生于旧中国时代,而后者可谓是阅读人生 在旧中国时代,静心感悟人生又在新中国时代,我觉得这可能是最主要的一种时代归属划 分由此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两位大家很少有人在同一时刻想起,这也难怪,两位 大家在很多方面都各有千秋,相差甚远,因而彼此都拥有不同的读者群体,尽管这群体也 难免会相互交融,但完全是投入的两种不同的感情来撷取精神食粮的综其鲁迅一生,他 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作为男性文学的代表,它以独特的视角,想别人之不敢想, 写别人之不能写,以犀利的笔锋化作刺破这黑暗迷蒙的匕首,为自己正名而晓其张爱玲 的一生,她就是生活的一位调剂师,把这人情世故、世间冷暖和成笔尖下的惊奇,让后人 叹为观止;作为女性文学的代表,她以一个女子的纤弱去记述那热闹喧哗后的世俗,她以 冷眼旁观人生,不动声色地解剖了人性的卑陋和扭曲,同时渗透出人生的孤独、漂浮和生 命的虚无幻灭。
鲁迅和张爱玲同为中国文坛上的两枝奇葩,抑或是两位极为另类的作家,在两个不同 的文学时期、不同的文学阵营缔造着各自的文学传奇,自然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集众人 之观点而综合之,大致也就是鲁迅是一名斗争、革命的英雄,而张爱玲则倾向为一名和谐 的,有着独特恋爱思维的不平凡的凡人;前者倾其一生都在执着于精神、灵魂的拷问,而 后者则更倾向于现实的物质以及身体的一种现实反抗,也因为如此,鲁迅才更显的悲壮, 张爱玲才让人更觉苍凉;鲁迅直面人生的惨淡,以讽刺之型、救世之态“怒其不争,哀其 不幸” ,批判国民劣根性,解剖矛盾之自我,而张爱玲作为大世界背景下一名女性的代表,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只为柔肠,参差的对照,才更显得模棱两可,以致于她离世后, 徒遗留下她的手势跨越男人和女人,百姓和专家,悲壮与苍凉,乃至最终完成与启示, 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和毅力 其实,比较两位大家的作品后,不难发现,二者都是在关注人性的悲剧,但这里所说 的有区别,也许就是二者在性别、性格、人生背景等的差异造成的吧!记得开始接触鲁迅 的作品,应该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好呀,简直就像是我们自 己美好童年的化身。
但自那以后,几乎全部接触的是他的悲剧性作品,知识分子的悲剧如 《孔乙己》 、 《伤逝》 ;农民的悲剧如《故乡》 、 《阿 Q 正传》 ;妇女的悲剧如《祝福》 ;旧民 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如《药》 取材广泛,视野开阔,鞭辟入里,有着对历史、现实和世界的 透彻研究,因此我们说他是以一位思想家的视角从整个社会文化和国民精神的改造出发来 表现人性的而张爱玲在一系列小说中,刻画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其中女性角色占 大多数,正如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角” ,典型的就有《金锁记》里 的曹七巧, 《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等因此她对人性的表现具有特殊性,不比鲁迅那样普 遍 显然,两位大家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但也不是没有相似之处,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 一点就是二者都是通过对人性扭曲、异化的刻画,讲述人性的悲剧,来表现社会、封建礼 教以及旧文化等对人性的束缚和残害和人类生存欲望、生存困境的悲剧性冲突生活的遭 遇使两位作家共同透视了人性的本质鲁迅的痛心疾首、弃医从文,张爱玲辗转于大世界 的灯红酒绿、世态炎凉,因而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孤独苍凉的,尽管这孤独所蕴含的成分不同,然而那都是来自一种对冲破寂寞和隔绝的期待,对人与人热情交往的渴求,都是他 们一生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心理情绪,也许只有这样,两位大家的人性光芒才会原真地绽 放出来吧! 这就是对鲁迅与张爱玲人性异同的一些我的拙见,想说的其实还有很多,毕竟身处远 离他们的时代,要真正回溯到他们的思想殿堂,我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