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大事年表.doc
18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大事年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一 政治类(一)政权更迭1、朝代更替表朝代或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都 城隋朝581年杨 坚618年长 安唐朝 618年李 渊 907年 长 安五代十国907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北宋960年赵匡胤1127年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府金1115年阿骨打1234年上京(会宁)南宋1127年赵构1276年临安蒙古政权1206年铁木真元朝1271年忽必烈1368年大都 明朝1368年朱元璋1368年北京(1421年后)后金1616年努尔哈赤沈阳 清1636年皇太极1912北京(1644年后)2、 少数民族及建立的政权(1) 契丹-------辽或契丹-------阿保机(2) 党项-------西夏-----------元 昊(3) 女真-------金-------------阿骨打(4) 蒙古-------蒙古政权------铁木真;元朝----------忽必烈(5) 女真-------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清3、 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1) 元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2) 清朝 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二)朝代与统治措施(1) 隋朝: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唐朝: 1、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如:魏征、 房玄龄、 杜如晦(房谋杜断)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③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2、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3)减轻人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3、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1)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用姚崇、宋璟(2)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3)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二)北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 军权归中央 (1)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2) 控制军队调动(3) 经常调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行政权:(1)中央: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 (2)地方:①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②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3、加强财权:(1)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2)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2) 元朝忽必烈巩固统治的措施1、中央:中书省——行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政务; 枢密院——军事; 御史台——监察2、地方: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为“腹里”,直属中央的中书省; 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3、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地区)(2)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3)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3) 明朝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一)政治——全面改革官制(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把大都督府一分为五,设立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2)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从而分散行省的权力;分封诸子为王2) 思想教育——八股取士(3) 特务机构——设锦衣卫和东厂(4) 清朝1、 清军入关后采取的措施(1) 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2) 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2、 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1)康熙-----设立南书房(2)雍正-----设立军机处(3)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专题二、唐朝到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成就(一)隋朝的经济发展 (1) 隋文帝的改革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2)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 唐朝的经济发展1. 农业繁荣的表现:①垦田面积扩大 ②生产技术(曲辕犁、筒车)③ 兴修水利2. 手工业繁荣的表现:①纺织业: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 商业繁荣的表现: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三)宋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一、农业的发展(1)粮食作物(水稻):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并培育优良品种 ②推广复种技术(双季稻)③宋朝时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苏湖(常)熟,天下足”2)经济作物:①南方普遍种植茶树②棉花种植由广东、福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长江流域)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①北宋时,南方(四川、江浙)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①五大名窑: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冰裂纹)、官窑②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南宋时发展成著名的瓷都③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3.造船业:①广州、泉州 、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②建有世界最早的船坞(北宋东京郊外) ③南宋沿海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先的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国内商业: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①商业城市兴起(开封和杭州)经商打破空间(坊、市)和时间(早市、夜市)的限制②乡镇形成草市 ③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2.海外贸易: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②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④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纸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是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四)明朝的经济发展1、农业:明朝引进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棉纺织从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中心——苏州;3、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最为著名) 4、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五)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2)治理水利 ;(3)粮食作物: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4)经济作物: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花卉、水果种植面积扩大二、手工业的发展(1)传统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行业都有很大发展;(2)工场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最先在纺织行业),如江宁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三、商业的发展表现: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商业网1)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 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2)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 苏州“十万烟火”“甲于天下”“地值寸金”。
3)大商帮 :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徽商专题三、文化科技(一)唐朝 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三大诗人:李杜白李白--诗仙--盛唐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杜甫--诗圣--唐由盛转衰,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中唐时期,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2.书法: 最著名------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3.绘画: 最著名------阎立本,擅长画人物画;吴道子--画圣,注重线条变化(二)宋元时期文化科技成就1.文化成就(1)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词 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2)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关汉卿是最优秀的戏剧家,代表作《窦娥冤》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3)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2. 科技成就(1)北宋时 毕昇 发明活字印刷术(2)指南针的应用宋代时,人们利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就是罗盘/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3)宋元时期,广泛用于军事领域,制成管型火器元朝时,发明了金属作筒的火铳。
三)明朝的科技文化成就1、科技巨著(1)李时珍: 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宋应星: 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3)徐光启: 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2、建筑成就(1)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2)北京城3、文学艺术成就(1)明朝的小说《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明代中期,吴承恩,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2、明代戏剧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3、书法绘画成就(1)书法名家:董其昌 (2)绘画名家:徐 渭(四)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2.昆曲的代表作: 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3.京剧:道光年间(19世纪中期)徽调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形成“皮黄戏”;以后被称为“京剧”专题四 民族关系(1) 唐朝的民族关系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天可汗”2、民族交融的方式:(1)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通婚;(2)少数民族在朝廷中担任官职(3)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4)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3、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4、唐太宗被北方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2)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