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高二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附答案.doc

59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4298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9.04KB
  • / 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高二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附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③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C. “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D. 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 (1)D(2)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解析】【分析】(1)D项,“邀请京城的朋友”错误,“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是“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后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而前一句中的“约定”的不是京城老朋友,结合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可知,这里是与“野老”相约 (2)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意思是“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而从注释“诗人被贬黄州期间”可知,诗人此时是被贬之人,而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展示了诗人此次春游的欢聚畅饮,诗人以此为乐,甚至要以此为归宿了,这表现出诗人的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⑴D; ⑵ 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

      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东莱学士无竞①陈子昂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②君别,持赠结交亲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注释】①无竞:王无竞,东莱人,性格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②怀:想到,想念③白首:亦作“白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把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B. 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C. 诗歌结尾写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虽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徒添白发D. 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2)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D解析: (1)D(2)①“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 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③通过“孤松”和“众 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 【解析】【分析】(1)D项,“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理解有误全诗大意为: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从全诗来看,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愤慨之情是从诗意中隐隐流露出来的,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 (2)本诗的颈联为“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从手法上来看,“孤松”,指山峰顶上孤独的松树。

      自然界中的松树有不畏严寒的特点,用“孤”来修饰“松”,则赋予了松树傲岸不屈、铁骨铮铮的品格,这里诗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孤松”来象征有高尚节操的人,意思是说王竞就是像“孤松”一样的人,表达了赞美之意;而“众木”则是与“孤松”相对的,象征了失掉本心、趋炎附势之人晚岁”,本意是一年将尽的时候,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是指季节,也是指人的年龄,含有大器晚成的意思,“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意思是“峰顶孤松适宜在年底严寒天气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由注释可知,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从内容上来看,诗人是用这两句诗来鼓励王竞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故答案为:⑴D; ⑵①“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 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③通过“孤松”和“众 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1)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2) , 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释】①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②坐见:空过了再闰: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移是量移,指被贬谪远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

      B. 首句“归去来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仅仅表达了作者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C. 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这里表现黄州的父老乡亲与作者聚会宴饮,互相劝酒的场面,体现黄州的父老乡亲的淳朴热情以及与作者之间情谊的纯真D. 下片中“秋风洛水”引用西晋张翰的典故,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苏轼在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E. 本词措辞直白,在表情达意上注重细节刻画,使情感表达既直白又情真意切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E(2)①思乡而不得归,时光易逝的感叹词前三句表达自己想家却不能自由归去的的怅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加重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情感氛围 ②宦途失意的苦闷词下片前三句,向父老申诉自己不得已去汝州的无奈,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己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苦闷③留恋黄州,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人借用张翰的典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晒渔蓑来表达自己对黄州的留恋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解析】【分析】(1)B项,“仅仅表达了作者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分析有误。

      首句“归去来兮”除了表达了作者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还包含了一段潜台词:当年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经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之意,而东坡虽然一心想效法,无奈量移汝州市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时仍在“待罪”之中,不能自由归去,因此他吟唱“归去来兮”是为表达欲归不得的怅恨E项,“本词措辞直白”分析有误,本词措辞含蓄;“在表情达意上注重细节刻画,使情感表达既直白又情真意切”理解有误,在表情达意上注重细节刻画,使情感表达既含蓄委婉又情真意切故选BE两项 (2)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感叹时光流逝,抒发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情感;下片中“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表达了自己不得已去汝州的无奈,感慨人生无常,抒发宦途失意的苦闷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运用典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晒渔蓑,表达留恋黄州、向往闲适生活的想法 故答案为:⑴BE; ⑵ ①思乡而不得归,时光易逝的感叹词前三句表达自己想家却不能自由归去的的怅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加重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情感氛围②宦途失意的苦闷词下片前三句,向父老申诉自己不得已去汝州的无奈,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己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苦闷。

      ③留恋黄州,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人借用张翰的典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晒渔蓑来表达自己对黄州的留恋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点评】⑴该题为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雪深时,须相忆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表格版)(2025秋).doc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12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Make it happen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听力和重难点简析(2025秋).doc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高二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山东济南章丘区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甘肃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福建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辽宁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