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文言文专项难题及答案.doc

85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6526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4.04KB
  • / 8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考文言文专项难题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2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给下列划线的词注音 ________________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鲦鱼出游从容(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②请循其本________(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4)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文中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通过争论可以看出:庄子注重________,惠子注重________ 解析: (1)háo;tiáo(2)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3)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4)①这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出的疑问,语气较轻。

      ②这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庄子没有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5)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美学上的欣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理状态 【解析】【分析】(1)此题要注意“濠”应该读二声,“鲦”应该读tiáo (2)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的意思是“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全”的意思是“完全、肯定”;“请循其本”的意思是“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循”的意思是“追溯” (3) “从容”“是”“乐”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是惠子针对“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提出自己的疑问与不解,语气轻;“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这是庄子的反驳,语气较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善辩 (5)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庄子在文中说鱼快乐实则是表达自己的愉悦之情,表现了庄子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惠子只是从客观事实出发,强调任何人都不可能了解他人的思想 故答案为:⑴ háo ; tiáo ⑵① 完全,肯定(是这样) ;② 追溯 ⑶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⑷ ①这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出的疑问,语气较轻②这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庄子没有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⑸ 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 ; 美学上的欣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 ; 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理状态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句子语气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明确语气 ⑸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附参考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制度)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C. 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D.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家一样)(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故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C. 是谓大同/予谓菊                                                D. 是故谋闭而不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4)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两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答案:D解析: (1)D(2)D(3)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4)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思构想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ABC正确,D:大同指理想社会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A:是,动词/给,介词;B:关闭,动词/杜绝,动词;C:所谓/认为。

      D:否定词“不”所以选D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做该题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重点词语有:是故:因此、所以;闭:杜绝;作:兴起4)本题考查形式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联系文章的主题:大同社会,可以想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思构想故答案为:⑴D;⑵D;⑶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⑷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思构想 【点评】⑴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⑷考生要理解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注意平时的积累。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罴说柳宗元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不善内而情外者,未有不为黑之食也选自《柳宗元诗文选注》)【注】①罴(pí):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古称罴是陆地上体形第二大的食肉动物②貙(chū):古书中对云豹的称呼。

      ③寂寂:悄悄地④罂(yīng):瓦罐⑤捽(zuò)搏挽裂:揪住扑搏撕咬得四分五裂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2)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罴之状,被发人立________②伺其至,发火而射之________③为鹿鸣以感其类________④闻其鹿也,趋而至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②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1)嫗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2)像人一样;等候;召唤;快速地跑(3)①猎人见到軀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②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4)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解析】【分析】选自《柳宗元诗文选注》,作者:柳宗元,年代:唐 (1)根据句意“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貙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可知应划分为:嫗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2)本题注意识记“伺(等候)、趋(快速地跑)”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注意“人”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像人一样 (3)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恐”,害怕;“因”,于是;“骇”,吓唬;“恃”,依靠;“食”,食物 (4)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揭示出,主旨句是“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只有靠真才实学才能立足社会 故答案为:⑴ 嫗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 ⑵像人一样;等候;召唤;快速地跑; ⑶①猎人见到軀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②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⑷ 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⑵本题考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表格版)(2025秋).doc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12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Make it happen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听力和重难点简析(2025秋).doc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高二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山东济南章丘区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甘肃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福建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辽宁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