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生依恋焦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35页
  • 卖家[上传人]:狼***
  • 文档编号:186653236
  • 上传时间:2021-07-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0.25K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大学生依恋焦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文对广东省内的各大高校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通过网上问卷派发的形式,随机选取306名大学生进行研究。之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如下结论:(1)依恋焦虑对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相关关系为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低,反之越高。(2)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在所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都不显著。(3)依恋焦虑与总体幸福感总分以及除对健康的担心这个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因此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4)有恋爱经历的被试,其依恋焦虑平均得分比没有恋爱经历的被试低,但是差异并不显著。(5)在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变量为自我效能感。关键词:依恋焦虑;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大学生The correlational relationship among attachment anxie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Abstract: This paper randomly selected 306

      2、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orm of online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to the first-to-fourth grade students of major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fter analyzing the data, they fou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Attachment anxiety to self-efficacy Negative sense predicts that the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The higher the attachment anxiety score, the lower the self-efficacy, and vice versa. (2) The differences in attachment anxie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re not significant in a

      3、ll demographic variables. (3) Attachment anxiety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verall score of overall well-being and other dimensions except for the dimension of health concerns. Therefore, attachment anxiety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4) Subjects with love experience have an average attachment anxiety The score is lower than that of subjects without love experience, but the difference is not significant. (5) There is a partial mediati

      4、ng effect between attachment anxie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ediating variable is self-efficacy.Keywords: attachment anxiety; subjective well-being; self-efficacy; college students目录引言11. 文献综述21.1依恋焦虑21.2主观幸福感21.3自我效能感31.4 依恋焦虑、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31.4.1依恋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31.4.2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41.4.3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42.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52.1问题提出52.2 研究目的52.3研究意义52.3.1理论意义52.3.2实践意义62.3研究假设62.4研究思路63. 研究方法及工具63.1研究对象63.2研究方法73.2.1文献分析法73.2.2问卷调查法73.3研究工具73.3.1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3.3.2亲密关系量表(ECR)83.3.3总体幸福感量表

      5、(GWB)83.4数据处理与分析84.研究结果84.1依恋焦虑的基本情况84.1.1 依恋焦虑与性别的差异分析84.1.2 依恋焦虑与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94.1.3 依恋焦虑与生源地的差异分析94.1.4 依恋焦虑与恋爱经历的差异分析104.1.5 依恋焦虑在年级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104.2 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情况114.2.1 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114.2.2 自我效能感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114.2.3 自我效能感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114.2.4 自我效能感在恋爱经历上的差异分析124.2.5 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124.3 主观幸福感情况134.3.1 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134.3.2 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144.3.3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与生源地的差异分析144.3.4 主观幸福感在恋爱经历上的差异分析154.3.5 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165.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185.1 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85.1.1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185.1.2 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回

      6、归分析195.2 依恋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195.2.1依恋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195.2.2 依恋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205.3 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205.3.1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205.3.2 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215.4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检验216. 讨论与分析236.1 依恋情况的特点236.2 自我效能感的特点246.3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246.4 依恋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246.5 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256.6 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256.7自我效能感在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257. 对策267.1 高校建立新生接待渠道267.2 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校园氛围268.研究结论279.研究的不足与展望27致谢305引言依恋这个概念由Bowlby在其依恋理论中所提出,而依恋焦虑则是依恋理论里的一个细分概念。所谓依恋就是当我们还是儿童时期的时候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与相处模式,在成年后形成的一种人际互动方式。当提出这个理论后,有许多学者对依恋这个新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其中涉及最多的是关于亲

      7、密关系的研究,通过依恋模式去探究亲密关系的互动情况和关系质量等,然而细分的依恋焦虑做的相关研究则不多。大学,是大多数大学生从家中离开适应陌生的新环境的一个特殊阶段。进入大学以后,他们们与家庭从地理上分隔开,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都有一种较大的变化。同时大学生依恋的对象也发生很大的改变,从往常的父母变成了学校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在面临新的依恋对象时,旧有的依恋模式就会发生冲突和不协调。在处理转变不当的情况下,他们就可能面临着焦虑和自我怀疑。前人有相关研究表明,依恋焦虑的水平会影响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且都呈现负相关。而自我效能感又被许多学者研究证实会影响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因此,过高的依恋焦虑可能会影响大学生自身的自我效能感,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让其大学生活的主观幸福感下降。通过依恋焦虑,可以寻找一个新的途径和方向去改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发现大学生刚进入大学生活时依恋模式转变带来的矛盾冲突,再降低其依恋焦虑水平,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辅助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本文探讨的是这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方式。最后通过三者之间的影响方式,达到改善提升

      8、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目的。311. 文献综述1.1依恋焦虑这个概念是Bowlby依恋理论中出现的一种依恋模式。在婴幼儿时期,婴儿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产生的早期亲子关系经验,会被婴儿不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系统”,从而形成以后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中的一种交往方式。而依恋焦虑则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有一种用来测量婴儿的依恋关系方法是使婴儿与母亲分开,观察婴儿的表现来判定其依恋模式。这种技术由爱因斯沃斯创造,名为陌生情境技术。而依恋的类型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安全型依恋,此依恋下个体在亲密关系中能够足够信任他人,并相处友好。另一种是不安全型依恋,这种依恋类型的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安全感,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属于回避型的表现形式,焦虑-回避型;而另一种则是反抗型的形式,焦虑-反抗型,但都同属于依恋焦虑。一个个体幼年时期与父母的亲密关系质量对成年以后的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方式有很大影响,高焦虑依恋的个体,在一段亲密关系之中感到焦虑不安,担心着这段关系可能会发生问题,或者在面对问题时不表露自己的情感进行回避。,而当自己内心痛苦又害怕与他人倾诉,而使得负面情绪无法宣泄和消除,最终形成较为消极的工作模型。最后,一种

      9、更消极的工作模式出现了。消极工作模式的使用者可能会有较低的自尊、较低的幸福感和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人们普遍认为,依恋焦虑程度高的人很少同情自己,因为他们通常对自己不宽容。1除此之外,随着研究的进展和发展,关于依恋的研究还涉及到婚恋以及其他亲密关系等领域。1.2主观幸福感指被试个体根据其生活质量的感受以及看法,再结合他们自身所设定的标准进行判断的整体性评估,这个解释从1984年被提出来,并在之后的发展中得到大家认可。因此主观幸福感是一种基于评价者的直接感觉和主观而切实的感受。主观幸福感作为一个心理指标,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是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感受。其中,情感平衡与生活满意度这两个维度的相互结合构成了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情感平衡对生活中让人愉悦的事情与让人失落的事情的一种相互平衡,一方过多都会引发情感失衡。而生活满意度则是对于生活一个总体直观的感受,更多依赖于个体的主观感觉,因此生活满意度表示的更多是近期的生活。主观幸福感在日常生活中大致上呈现三个特性: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2。由于主观幸福感的判定更多依赖于个体主观感受,因此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的影响而导致个体主观幸福感发生变化,而另一种则是主观影响,个体自身看法的转变等影响主观幸福感。在其研究中,经常与自我效能感进行讨论和研究。1.3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阿尔伯特班杜拉在其社会认知理论中提出。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判,然后评估某一特定行为是否能被执行的经验,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3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源于他对自身的认知。高自我效能的人,更加乐于迎接面对挑

      《大学生依恋焦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狼***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依恋焦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最新标签
    监控施工 信息化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结业作业七年级语文 发车时刻表 长途客运 入党志愿书填写模板精品 庆祝建党101周年多体裁诗歌朗诵素材汇编10篇唯一微庆祝 智能家居系统本科论文 心得感悟 雁楠中学 20230513224122 2022 公安主题党日 部编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 机关事务中心2022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 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推荐 世界水日ppt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空气单元分析 哈里德课件 2022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计划 空气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退役军人事务局季度工作总结 集装箱房合同 2021年财务报表 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课 2022年公需课 2022年日历每月一张 名词性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 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 施工网格 薪资体系 运维实施方案 硫酸安全技术 柔韧训练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 磷酸二氢钾 2022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例文 少儿美术-小花 2022年环保倡议书模板六篇 2022年监理辞职报告精选 2022年畅想未来记叙文精品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课程实验指导书范本 草房子读后感-第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PPT课件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022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本-工作计划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