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物理 情景题汇编复习(pdf,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pdf
12页1 情景归纳题情景归纳题 【中考真题】 (2007 中考)如图 5(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 5(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5(c)和(d)所示 由图 5(a) 、 (b)或图 5(c) 、 (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 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 (2008 中考)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 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 如图 5(a)所示, 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 甲、乙、丙(G甲>G乙>G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 5(b)、(c)、(d) 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是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然后归纳得出 结论 (1) 比 较 图 5(a) 与 (b)[ 或 (a) 与 (c) , 或 (a) 与 (d)] 两 图 可 得: ; (2) 比较图5(b)与(c)与(d)三图可 得 。
(2009 中考)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 1 米长的透 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 不会流出,如图7(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中的水 仍不会流出,如图7(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内水 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 7(c) 、 (d)所示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 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 由 图7 ( a )[ 或 ( b ) 或 ( c ) 或 ( d )] 可 知: ②由 图7 (b )与 (c ) 与 (d )可 知: (2010 中考)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 用钩 码(重 1 牛) 、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进行实验试验中,先将 钩码挂在已调好的测力计下,且处于静止状态,如图 8(a)所示接 着,在钩码的下端固定纸带,并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分别三 次拉动钩码竖直向上运动,每次拉动过程中,观察到一段时间内测力 计示数是不变的,纸带上的点记录了这段时间内钩码的运动情况,三 次实验如图 8(b) 、 (c) 、 (d)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测力计示数和 对应的纸带,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8(a)与(b)与(c)可 得 (2)由图 8(a)与(d)或(b)与(d)或(c)与(d)可 得 图 5 (a) (b) (c) (d) 图 8 2 (2011)为了研究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华同学选用弹簧 A、B、 C、D 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已知弹簧 A、C 由同种金属丝 绕制而成.弹簧 B、D 由另一种金属丝绕制而成.A、B 原来的长度均为 LO.C、D 原来的长度均为 LO1,且 A、 B、C、D 的横截面均相同;他将弹簧 A、B、C、D 的左 端固定, 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 它 们的长度各目增加了△L1、 △L2、 △L3和△L4, 如至 6(a)、 (b)、(c)、(d) 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 6(a)和(b)或(c)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 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 得: ②分析比较 6(a)和(c)或(b)和(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 得: (2012)为了研究小球在对接斜面上运动时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小王使小球从 AB 斜 面上高位 h 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滚上 BC 斜面后,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 h1,如图(a)所 示;逐步减小 BC 斜面的倾角,小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分别为 h2、h3,如图(b)、 (c)所示.然后,他换用材料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再次实验,如图(d)所示.请仔 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a)和(b)和(c)中小球在 BC 斜面上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及相关条件可 得: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时, 。
②分析比较图(c) 和(d)中小球在 BC 斜面上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及相关条件可得: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 滚下时, (2013)请依据下表中太阳系部分行星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金星 地球 火星 与太阳间平均距离(106千米) 108 150 230 表面平均温度(℃)约 470 15 -30 已知卫星个数(个) 0 1 2 绕日周期(年)约 0.6 1 1.9 自转周期(日)约 243 1 1 ① 行星表面平均温度与行星离太阳远近的关系 ② 三颗行星中,在 上“年”比“日”短. ③ 3 【考点归类】 一、光学一、光学 1.在研究“光的反射”的活动中,某同学用同一束光分别投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和光滑的金属 表面, 研究光在不同物体表面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 7(a)(b)(c)所示; 接着又进一步研究光在同一物体 表面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间角度变化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 8(a)(b)(c)所示。
观察上述实验现象, 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图中 AO 为入射光线、OB 为反射光线、ON 为法线) (a) (b) (c) (a) (b) (c) ①由图 7(a)与(b)与(c)可知: ④ 由图 8(a)与(b)与(c)可知: 2、 、小王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 23 所示的 a、b、c 三图,根据图中所 示现象,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 (1)分析 a 或 b 或 c 得到 (2)分析 a 和 b 得到 。
(3)分析 b 和 c 得到 3、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选择了焦距分别为 f1和 f2(f1 > f2)的两块凸透镜进行 实验实验时,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 L1和 L2(L1 Rb) ,其实验现象如图 6(a) 、 (b)所示该小组同学在仔细观察、比较图 6 (a) 、 (b) 后, 认为无法得出结论 于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 实验现象如图 6 (c) 所示 (Ra>Rb>R c) (a) (b) (c) 0.6 3 A R2 图 6 R2 0.6 3 A 0.6 3 A R1 图 6 (a) (b) (c) S 甲 Ra S 乙 Rb S 乙 Rc 11 ① 该小组同学在观察、比较图 6(a)和(b)的实验现象后无法得出结论的理由是: ; ② 进行图 6(c)实验后,是否可以得出初步结论?若可以,请写出有关结论;若不可以,请说明理 由: 。
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电偶热电偶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丝和铜丝) 组成图 9 所示的闭合电路,当 AB 两端存在 温度差时(B 端加热、A 端放在冰水混合物 中) ,电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 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实验表明:热电 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 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 A 和 B 间的温度差的 大小有关,温度差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①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图 9 中的铁丝换成铜丝,则电路中电流将_________;若其他条件 不变,将图 9 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则电路中电流将_________ (均选填“变大”、“不变”、“变小”或“变为零” ) ②图中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_________转化而来的热电偶信号可以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它的一种应用) 六、热学六、热学 28、某校学生想为减少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献计献策于是他们取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 建筑材料粉末,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做了“探究物体温度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假设两 种材料在加热时间相同时, 吸收的热量相同) , 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 10 所示。
请观察实验操作及现象, 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分析比较图10中的 (a) 与 (b) 或 (c) 与 (d) 可得: (2)分析比较图 10 中的(b)和(d)可得: ,请图 9 mA + - A 铜丝 铁丝 铜丝 电流表 (毫安 表) B(23) (24) (25) (26) 12 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角度出发, 你建议在建筑中使用材料 (选填 “甲” 或 “乙” ) 【巩固练习】 1、 有甲、乙两盏电灯,甲灯上标有“36V 60W” ,乙灯上标有“220V 60W” ,当它们分别在其额定电压下 工作发光时,其亮度是 ( ) A.乙灯比甲灯更亮 B.甲灯比乙灯更亮 C.两盏灯一样亮 D.无法判定哪盏灯更亮 2、决定小灯亮暗程度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电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一盏节能灯标有“220V 11W”的字样,它的额定电压为 伏,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