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皮类药材教程教案.ppt
57页第七章 皮类药材,皮类中药 定义: 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 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 皮类中药由外向内为: 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等1 形状 老树的干皮,多粗大而厚, 呈长条状或板片状; 枝皮呈细条状或卷筒状; 根皮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 平坦: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等 管状或筒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质部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单卷筒状:皮片一侧向内表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如厚朴 筒状, 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反曲: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一、性状鉴别,2.表面 外表面:皮孔 皮孔的颜色、形状和分布密度常是鉴别皮类药材的特征之一; 钉刺 刺,如红毛五加皮,钉状物,如海桐皮 内表面:一般色浅而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网状皱纹、平滑坚硬 3.折断面 ① 平坦 富有薄壁组织,如牡丹皮 ② 颗粒状 富有石细胞群,如肉桂 ③ 纤维状或刺状 因组织中富含纤维,如桑白皮、合欢 ④ 层片状 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如苦楝皮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侧较平坦或颗粒状,内侧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朴。
有的皮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均较疏松,富含淀粉,如白鲜皮 4.气味 香加皮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 地骨皮气味均较微弱 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3.中柱鞘部位 中柱鞘部位常有厚壁组织如纤维束、石细胞群或纤 维和石细胞群形 成的环带 4.韧皮部 包括射线、韧皮部束两部分 射线可分为髓射线、韧皮射线髓射线较长,常弯曲状,外侧渐宽成喇叭口状;韧皮射线较短 韧皮部束主要由筛管、韧皮薄壁细胞组成筛管群在皮类中药中常压缩,成为颓废筛管组织注意观察韧皮部中的纤维、石细胞有无存在,注意其形状、壁的厚度、纹孔、木化程度、存在形式和排列情况注意有无分泌组织、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等桑白皮 (Cortex Mori) 【来源】 为桑科 桑Morus alba L. 根皮 【成分】 含四种黄酮类衍生物:桑皮素(mul-berin)、桑皮色烯素(mulberrochromene)、环桑皮素(cyclomulberrin)及环桑皮色烯素(cyclomulberrochromene)等; 桦皮酸; а—及β—香树精、挥发油、谷甾醇; 香豆精类化合物:东莨菪素及伞形花内酯。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韧皮部射线宽2~6列细胞;散有乳管;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较老的根皮中,散在夹有石细胞的厚壁细胞群,胞腔大多含方晶 粉末淡灰黄色纤维甚多,多碎断,直径13~26μm ,壁厚,非木化至微木化,孔沟不明显草酸钙方晶直径11~32μm 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2~52μm ,壁较厚或极厚,纹孔及孔沟明显,胞腔内有的含方晶另有含晶厚壁细胞,纹孔不明显淀粉粒甚多,类圆形,直径4~16μm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饱和碳酸钠溶液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1~2,静置30分钟,滤过,滤液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桑白皮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约10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荧光主斑点性状鉴别】 呈扭曲的卷简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狭不一,厚1~4mm。
外表面平坦,白色或淡黄白色,偶有残留的橙黄色或棕红色鳞片状栓皮; 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细纵纹,有时纵向裂开,露出纤维 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 纤维易成片地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 气微,味微甘牡丹皮 (Cortex Moutan) 【来源】 为毛莨科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根皮 【产地】 主产于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省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采收加工】 栽培3~5年后采收,通常在秋季挖出根部,除去须根及茎基,剥取根皮,晒干,称原丹皮; 刮去外皮后晒干,称为刮丹皮或粉丹皮性状鉴别】 筒状或半圆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 刮去外皮粉红色 内表面常见白色发亮小结晶(系牡丹酚结晶) 断面平坦,粉性,淡粉红色 气芳香,味微苦而涩显微鉴别】 粉末:淡红棕色: ①草酸钙簇晶甚多,含晶薄壁细胞排列成行;也有一个薄壁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或簇晶充塞于细胞间隙中 ② 淀粉粒众多 ③ 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④ 有时可见丹皮酚针状、片状结晶成分】 含丹皮酚(paeonol) ,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痉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勺药苷(paeoniflorin);挥发油等。
【理化鉴别】 1) 粉末 微量升华 于 显微镜下可见升华物呈 长柱形结晶、针状及羽状簇晶,于结晶上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结晶溶解而呈暗紫色丹皮酚的反应) (2)取粉末0.15g,加无水乙醇25m1,振摇数分钟,滤过,取滤液1m1,用无水乙醇稀释至25m1,在27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3)乙醚提取物 加硝酸,显棕黄色,后变鲜绿色丹皮酚的反应,芍药根皮粉末显黄色),薄层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 铜 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0μl,分别 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喷以盐酸酸性 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 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丹皮酚不得少于1.20%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来源】 为木兰科 厚朴Magnoliae offiinalis Rehd.Wils. 凹叶厚朴Magnoliae officinalis Rehd.var. biloba干皮、枝皮和根皮。
【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江西等省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4~6月剥取生长15~20年的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 “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卷成筒状,晒干或烘干 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性状鉴别】干皮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 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 习称“靴筒朴” 外表面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 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有细密邹纹划之显油痕 断面外部颗粒性; 内部纤维性,富油性,可见多数发亮的细小结晶(厚朴酚结晶) 气香、味辛辣.微苦根皮(根朴) 呈单筒状, 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 劈破处呈纤维状 嚼之残渣较多 余同干皮 枝皮(枝朴) 皮薄,呈单筒状长约l0~20cm,厚1~2mm 表面灰棕色,具皱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嚼后残渣亦较多 余同干皮显微鉴别】 厚朴干皮横切面: ① 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有的可见落皮层,栓内层为石细胞环带 ② 皮层中散有多数石细胞群,石细胞多呈分枝状;靠内层有油细胞散在,壁稍厚 ③ 韧皮部占极大部分,油细胞颇多,纤维束众多,壁极厚射线宽1~3列细胞,向外渐宽 薄壁细胞中淀粉粒多已糊化,有时可见少数草酸钙方晶。
粉末:棕色 ① 石细胞众多,类方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有的可见层纹 ② 油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85μm,含黄棕色油状物,细胞壁木化 ③ 纤维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孔沟不明显,木化 ④ 稀有草酸钙方晶 凹叶厚朴的区别点为:纤维一边呈齿状凹凸;油细胞直径27~75μm,壁非木化或木化成分】 含挥发油约1%:а、β—桉油醇占挥发油的94%~98%, 有镇静作用 厚朴酚(magno1o1)约5%,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honokio1)厚朴酚有抗菌作用 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 【理化鉴别】 (1)粗粉3g+氯仿30m1 回流30min、滤过滤液 紫外光灯下 顶面观现紫色,侧面观显二层,上层黄绿色,下层棕色荧光 (2)本品酸性乙醇提取液+碘化铋钾试剂 橙红色沉淀; 本品酸性乙醇提取液+硅钨酸试剂 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3) TLC检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供试品 厚朴粉末的甲醇提取液 对照品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吸附剂 硅胶G板 展开剂 苯—甲醇(27:1) 显色剂 1%香草醛硫酸溶液 【含量测定】 HPLC 测定,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量不得少于2.0%。
【附注】 近年来,全国作厚朴药用的植物约6科30多种,除上述两种药典收载的品种外,尚有以下品种在各产区使用,有的还销至外省 (1)滇缅厚朴(大叶木兰)Magnolia rostrata W.W.Smith的树皮已收入部颁标准,亦称云朴、贡山厚朴、腾冲厚朴 呈卷筒状,厚0.35~0.5cm,外表较平坦,呈灰白色至灰棕色,气微芳香,味微苦,余同厚朴横切面与厚朴相似,但栓内层外层为6~9列长方形细胞,内层为石细胞环皮层石细胞为长方形、多角形、不规则形,壁厚,层纹清晰其化学成分与厚朴类似,亦含厚朴酚、和厚朴酚及木兰箭毒碱肉桂 (Cortex Cinnamomi) 【来源】 为樟科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 树皮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云南、福建等省亦产多为栽培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1)企边桂 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浅槽状 (2)桂通 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自然卷曲成筒状 (3)板桂 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迭,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桂碎 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多供香料用性状鉴别】 呈浅槽状、卷筒状或板片状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 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有浓烈的香气,味甜、辣嚼之渣少显微鉴别】 横切面: ① 木栓细胞数列,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 ② 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③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石细胞的外壁较薄,具壁孔及孔沟;石细胞层外侧时有纤维束存在 ④ 韧皮部约占皮的1/2厚度,油细胞随处可见;粘液细胞亦较多 ⑤ 射线细胞宽1~2列,细胞内常散在多数细小针晶;厚壁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3个成群;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粉末:红棕色 ① 石细胞, 有的一面壁菲薄 ② 纤维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壁极厚,纹孔不明显,木化 ③ 油细胞类圆形,含黄色油滴 ④ 草酸钙针晶较细小,于射线细胞中尤多 木栓细胞多角形,一边壁较薄,含红棕色物质,细胞壁木化成分】 含挥发油:主为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及醋酸桂皮酯,少量苯甲醛,桂皮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