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3页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2.过程和方法A.探究声 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 ;B. 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 ;C. 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D.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复习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复习难点:音调与音色的应用,声知识的拓展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一)课本知识疏理1. 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介质固、液、气均可,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的形式: 声波;声音传播的实质: 声能(能量的传递) ;声音传播的速度: 在空气中 340m/ 在 15℃ 空气中2. 乐音的三要素( 1)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于声源的振幅和人耳 距声源的远近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 0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 不高于 50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 70 dB 、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 90 dB 2)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3)音色(声音的特色) :决定于声源的结构3.噪声:狭义上说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无规则广义上说是一切影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减小噪声的方法4.超声波(频率大于 20000Hz 的声音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5.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二)课外知识疏理1.双耳效应: 两只耳朵更能确定声音产生的方位和距离, 有给声 源定位的作用, 听声音更具立体声2.回声: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 0.1s 人耳才能区分,要听到回声,人耳距声源至少 17m3.多普勒效应:同一声音,向你运动时听上去音调变高,远离你时听上去音调变低应用:测速仪向迎面而来的物体发出一列声波,回声音调变高,从高出的数值可知物体运动速度的大用心 爱心 专心 1小4.发声体越紧、越细、越短,振动所发出的音调越高如吹笛子、吹酒瓶等5.声音的反射:声波像平面镜反射太阳光那样,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二、教材拓展1.声音是什么声学是研究声音的发生、传播、接收及其效应的学科.那么“声音”究竟是什么呢 ?由于人类对声音最直接的认识来自听觉感受,因此“声音”的最原始定义就是“人耳所能听到的” .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物体运动与声音的关系, 并进一步认识到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 ─振动,以及振动与声音之间的特殊关系。
必须强调的是,波所传递的只是能量,而不是物质本身,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很小范围内来回振动,并不向前运动2.声音的三要素声音有一定高低. 唱歌有高音、 中音、低音之分, 小提琴的声音比大提琴高, 女人的声音比男人高. 所以音调是一个主观量.一般来说,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人们听起来音调也越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低.人们听起来音调就越低.音调 (pitch) 也曾称作音高.音乐上用音名来表示音调,即用 C、D, E、 F、 G、 A、 B 及升、降号来表示.声音听起来有一定的强弱,即声音的响度,这是声音的第二个主观量.声音的能量越高, ,听起来响度就越大.至于音色,那更是一种主观感受了.音色感与年龄、职业、本人的经历等有关.对于音色的客观基础是什么这一课题,一直被人们所研究.音色举例说明3、噪声的利用噪声是现代社会污染环境的公害之一 .随着现代环保高科技的发展,人们渴望化害为利,使噪声变为福音.造福于人类.为此,科学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高强的噪声还具有巨大的声能量.是人类将来可以开发和利 用的新能源.如鼓风机的噪声达 140dB时,具有 1kW的声功率.英国科学据此设计出一种鼓膜式噪声接收器,将它与可以增大声能集聚能力的共鸣器连接,放在噪声污染区,其接收的噪声能量作用于声能交换器,就能将声能变为电能利用.而美国则利用高能量的噪声可以迫使烟灰相聚的原理,研制出—种 2kW功率的除尘器,可发出声强160 dB、频率 2kHz 的噪声,将其装在一个很大且壁 厚的容器里,用于除尘,效果十分好,可以减少大气的污染.用心 爱心 专心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