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中医药大学.doc
12页上海中医药大学2018年跨校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招生通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优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本校自2001年开始在西南片高校内开设跨校辅修第二专业及从2006年起开设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工作,已有多届学生获得辅修第二专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欢迎西南片高校、东北片高校和松江片高校主修专业学有余力学生来我校报名修读辅修专业学士学位一、 招生专业专业名称学制学费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应用中医学390元/每学分周六或周日零陵路530号针灸推拿应用390元/每学分周六或周日零陵路530号二、报名对象 上海市西南片高校、东北片高校和松江片高校本科生(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除外),2017级学生为主三、报名时间2018年5月7日——5月30日(网上报名)四、报名方式1、下载《上海中医药大学跨校辅修专业申请表》,填好报名信息,经所在学校教务处同意后,于2018年5月30至6月11日交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或邮寄2、网上报名:登录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服务网( ⑵、登录 ⑶、申请学校 ⑷、申请院系 ⑸、申请专业五、录取程序我校将于6月30日结束录取工作,录取名单将在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服务网上公布,被录取的学生可网上查询录取信息。
六、报到、缴费时间与地点2018年7月1日--6日9:00—16:00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行政楼201室(蔡伦路1200号)七、联系方式联系人:毛老师;:51322093 通讯地址及邮编: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行政楼201室);邮编201203八、附件1、《上海中医药大学辅修应用中医学学士学位教学计划》《上海中医药大学辅修针灸推拿应用学士学位教学计划》2、《修读上海中医药大学跨校辅修专业报名表》和承诺书3、课程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2018年5月3日附件一《应用中医学》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各 学 期 学 分3456781中医基础理论34832中医诊断学34833解剖生理学46444方药学58055针灸学46446中医经典导读46447病理学2.5402.58内经选读34839推拿学3.5563.510中医内科学㈠348311中医内科学㈡348312临床实习44周413中医外科学464414中医妇科学348315中医儿科学348316临床实习44周417毕业论文44合 计6010881099.513.5108《针灸推拿应用》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各 学 期 学 分3456781中医基础理论34832中医诊断学34833解剖生理学46444方药学58055经络腧穴学58056病理学2.5402.57刺法灸法学34838推拿手法学46449中医内科学348310针灸治疗学464411推拿人体操作3.5563.512针灸科实习44周413推拿治疗学464414中医骨伤科学464415推拿科实习44周416毕业论文44合 计60108810109.514.588附件二修读上海中医药大学跨校辅修专业报名表(外校学生)编号:2018-学号姓名性别男□ 女□主修学校主修专业学科门类申请专业1(选择)应用中医学 □ 针灸推拿应用 □ 申请专业2(选择)针灸推拿应用 □ 应用中医学 □ 修 读 意 向副修学士学位证书 □ 辅修专业证书 □手 机固定通讯地址邮 编身份证号号E-mail高考报名号主修学校学习情况主修学校教务处审核意见所在院系教务处教师签名(盖章)教务处负责人签名(盖章)辅修学校教务处审核意见教务处负责人签名(盖章)注:1、本表盖章后交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并附2张免冠小二寸照片。
2、附上学生历年成绩表 年 月 日承诺书根据上海市教委学位办公室及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管理委员会《关于辅修专业学士学位管理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必须为跨学科门类在修满辅修专业规定学分后,予以颁发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本人系(主修专业学校名称)(主修专业名称),所选择(辅修专业学校名称)(辅修专业)辅修专业学士学位与主修专业属于同一学科门类,修满辅修专业规定学分后,只能获得(辅修学校名称)的辅修专业证书而不能获得(辅修学校名称)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本人确认理解并同意《关于辅修专业学士学位管理试行办法》相关规定,坚持同学科选报辅修专业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承诺人: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附件三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学时学分:3学分,48学时课程简介:《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学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其内容具体包括《中医学导论》、《中医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三个板块《中医学导论》主要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与古代哲学的关系等基本知识《中医藏象学》主要论述人的形态组织结构、生理功能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中医病因病机学》介绍了中医研究和阐释人类疾病的起因及其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采用教材:《中医基础理论》 孙广仁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学时学分:3学分,48学时课程简介:《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和辨证两个方面诊法有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种诊法是收集病人表现的症状和体征,为辨证提供客观依据辨证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等,是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的方法采用教材:《中医诊断学》 朱文锋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课程名称:解剖生理学学时学分:4学分,64学时课程简介:《解剖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按照人体九大系统来讲授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科学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器官组成、位置和重要的形态结构,使学生系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功能、发生原理以及内、外环境因素对这些活动的影响,为学习后期各门课程打下基础。
采用教材:《解剖生理学》 邵水经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课程名称:方药学学时学分:5学分,80学时课程简介:方药学主要是研究方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由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课程所组成.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达到:掌握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禁忌等基本理论;对中药的给药途径、用药时间、服药方法等有所了解;掌握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主治及配伍用法、护理要点;一般了解药材来源及炮制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深入理解方剂的组方原理与配伍规律,培养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采用教材:《方药学》 杨粕灿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课程名称:病理学学时学分:2.5学分,40学时课程简介: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研究和阐述疾病共同病变、及其发生的共同规律,属普通病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器官主要疾病的具体病理变化及其规律,属于系统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采用教材:《病理学》 黄玉芳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课程名称:针灸学学时学分:4学分,64学时课程简介:《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系统掌握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操作技能、针灸治疗的理、法、方、穴、术(即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能熟练地进行正确处理 采用教材:《针灸学(精编)》 梁繁荣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课程名称:中医经典导读学时学分:4学分,64学时课程简介:本课程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三门传统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合而为一,把三门课程的精华之处浓缩,主要内容由《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金匮要略》的杂病辨证体系以及《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体系所构成,以辨证、病证、方证、症状、治法等不同的篇章展开,归纳和反映伤寒、金匮、温病中的共性和精华的部分,是对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深化 采用教材:《中医古典临床精华》 张再良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学时学分:3学分,48学时课程简介:选择中医理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精华,分为“宝命全形”、“阴阳应象”、“藏气法时”、“血气精神”、“经脉之道”、“百病始生”、“病之形能”、“脉要精微”、“异法方宜”等九个单元内容,讲述其文理、医理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采用教材:《内经选读》 王庆其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课程名称:推拿学学时学分:3.5学分,56学时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