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骨干知识全套整理(完整版).doc
46页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骨干知识全套整理(完整版)第一部分: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 目的 巩固周的统治 对象: 王族、功臣、 先代贵族 内容:土地和人口,诸侯尽义务 影响:扩大了周的疆域,巩固周的统治;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2、 宗法制 :核心 嫡长子(正妻所生之长子)继承制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丞相行政权 、御史大夫监察权、太尉军权) 地方: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其它: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文字(小篆)、颁布《秦律》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和内外朝、刺史制度(对地方的监察)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隋唐:三省六部(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作用:分散了相权,提高了办事效率宋: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二府”;参知政事为副相;三司管财政。
解决地方割据问题的措施,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 元:中央官制:一省(中书省:行政)两院(枢密院:军政;宣政院:管宗教和西藏)行省制(奠定现今行政区域的基础)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废丞相,设内阁(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 成祖时设内阁) 清:雍正时设军机处(中央集权的顶峰)注意:二者仅是顾问机构而无决策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耕作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牛郎织女式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最主要)、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和均田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二、手工业的发展冶金技术:1.商周青铜器(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生铁(春秋)--块炼钢(春秋)--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东汉)--灌钢法(魏晋南北朝)2.燃料:煤(汉出现,北宋普遍)---焦炭(南宋开始,明朝流行)制瓷业:东汉晚期青瓷—南北朝白瓷---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是陶器!---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丝织业:西汉时丝绸之路,明时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 经营模式:官营(技术最高,不流通,明代中叶前占主导)私营(商业程度最高,明代中叶后占主导)家庭手工业(技术最低,剩余来交换)三、商业的发展隋唐: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展;坊市分开;柜坊(银行)与飞钱宋: 交子 最早的纸币 成都地区;坊市不分;海外贸易发达明清:徽商和晋商等商帮的出现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1、资本主义萌芽:标志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2、重农抑商的目的: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3、海禁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一口通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原因: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老子:哲学思想:“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辩证法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黄老思想)庄子:“齐物”(本质一致)、“逍遥”人与天不相胜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克己复礼是消极的);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和谐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有教无类影响最大;强调“有等差的爱”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荀子:唯物主义,人定胜天;人性本恶;君舟民水墨子: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节俭 强调“无等差的爱”韩非: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改革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法治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大一统)董仲舒:(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核心)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前提);(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这种理论适应了皇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于是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项 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 王阳明本质相同“理”是世界的本原形式不同外在的理内在的理(心即理)把握“理”的途径不同“格物致知”“致良知”(内心反省)哲学学派不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影响相同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消极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存天理,灭人欲”四、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兴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弱李贽:揭露儒家的腐朽和道家的虚伪,男女平等,追求物质利益 特点:反传统、异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共同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天文学:《甘石星经》、张衡 水运浑象仪 地动仪、僧一行 测量地球子午线、郭守敬《授时历》数学:《九章算术》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圆周率与祖冲之、农学:《齐民要术》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农政全书》学习西方,徐光启“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医学:《黄帝内经》中医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望闻问切”四诊法 “针灸”传统治疗方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四大发明 造纸术汉代,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火药唐代发明,司南最早在战国、指南针在宋朝汉字与书法:起源:商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魏晋前自发阶段(实用),魏晋后自觉阶段(审美);汉字演变:商甲骨文,秦小篆,汉隶书,隋唐楷书; 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绘画: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
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写意)⑶民间风俗画(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成就A:先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楚辞体屈原的《离骚》;B: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C: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D:宋词: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E:明清小说:四大名著和四大奇书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乾隆55年安徽的戏班进京献艺,经常和其他的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到道光年间,形成了京剧光绪时成为人们最喜欢的舞台艺术被公认为国剧选修: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背景: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内容: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③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④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历史作用: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地方上推行县制等措施,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体评价:①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③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选修: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②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人民起义);③民族大融合趋势措施:①整顿吏治;②均田制;③三长制;④新的租调制;⑤迁都洛阳; ⑥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影响:①促进经济的复苏繁荣;——均田制②加速政权的封建化③促进民族大融合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希腊民主制原因:地理环境(小国寡民) 过程:梭伦(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确立)--伯利克里(顶峰)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十将军中的首席将军除外)、法律至上直接民主机构:公民大会(决策)、五百人议事会(日常事务)、陪审法庭(司法和检察)、十将军委员会(军事)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二、罗马法治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万民法:指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安堤丰: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最难能可贵)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德合一”、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3、柏拉图:关注人类社会并划分人的等级; 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人类是最高级的第二部分:近代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文艺复兴(14-15世纪)兴起于意大利(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 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代表: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美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拉46斐尔“画圣”《西斯廷圣母》 英国人莎士比亚 意义:解放了人的思想,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产生二、宗教改革(16世纪)兴起于德意志(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直接原因:赎罪券),性质: 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政治运动 路德教:开始 “九十五条论纲” 核心 因信称义 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
加尔文:加尔文教核心:先定论三、启蒙运动:(17-18世纪) 最早兴起于英国 高潮在法国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代表:法国:伏尔泰: 领袖 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天赋人权 ;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 ; 卢梭: 最激进 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 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德国人康德: 人民主权 用理性的批判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哲学化 核心:理性主义即哲学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 意义: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 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了蓝图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的雏形 时间:14-15世纪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源),对黄金的追求(社会根源),商业危机(直接原因)、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条件)意义: (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2)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