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整理与收纳:整理书包 教学设计苏教版劳动一年级下册.docx
5页整理书包一、教学目标1. 学会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整理书包2. 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学会整理书包的基本过程和方法3. 初步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能有序整理自己的书包及其他学习用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二、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整理书包的基本过程和方法2. 教学难点: 对学习用品合理分类并进行有序整理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过的书包和未整理过的书包各一个、各类学习用品,如图片、夹子、讲义夹、文件袋、五角星贴、点赞卡等2. 学生准备:书包、文具、茶杯、跳绳、毽子等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3分钟)1. 猜谜语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猜一猜,这谜语说的是什么?教师出示书包实物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明确学习内容2. 比一比打开两个书包的内部,对比一下,你喜欢哪个书包?来两名同学,比赛一下各自从书包里找一本语文方格本,看谁找得快!分析一下找得快慢的原因,引出课题板书)整理书包两名学生比赛找方格本其余同学探究找得快的原因初步感受有序整理书包能给学习带来的帮助探究学习(15分钟)1. 了解书包的结构板书)前袋、主袋、侧袋、背带观察思考。
认识前袋、主袋、侧袋、背带了解书包的基本构造2. 探究书包的各个口袋所适合放置的物品1)书包的前袋空间比较小,适合放什么?(2)书包的主袋往往有夹层,适合放什么,怎么放?(3)书包的两个侧袋呢?你觉得放什么很合适,为什么?(板书)左右对称板演:学生移动图片,进行装袋游戏(4) 大家一看就知道,哪个袋放的东西最多?(主袋)主袋里还有夹层,那怎么放既整齐又方便拿东西呢?(5)探究“合理分类”你一般是怎么来分的?小结:不管哪一种方法都可以,只要符合自己的习惯,便于自己快速拿取物品3. 出示一位同学的语文书(书页有破损和翻卷的痕迹)和作业本(拦腰折断),说说为什么这本书和作业本会这样?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书和本子始终保持崭新的模样呢? (板书)合理分类 有序摆放讨论并将教师出示在黑板上的学习用品贴纸分类,移动装进前袋、主袋和侧袋中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演示并记住口诀:书本、作业本,从大到小叠罗汉,大的放进主袋里,小的放进夹层里,名字方向朝袋口,随时拿取更方便熟练地给书本叠罗汉练习将书本放进主袋里,作业本放进夹层里,名字方向朝袋口引导学生从学科、物品大小、使用情况、课内课外多方面发散思维经过观察书本和作业本受损的情况、讨论受损原因,学生学会合理分类,更要学会有序整理,爱护书籍。
通过口诀加叠罗汉的游戏帮助学生实践分类和摆放的技能实践体验(15分钟)1. 现在我们给自己的书包来一个大整理吧!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 帮助学生理清步骤:取出所有物品→分类整理→有序摆放→拉上拉链3. 提出要求板书)静 快 齐评奖说明:宣布评奖标准和规则,根据整理的三大要求:声音轻、速度快、放得齐,将评选出:最佳团队奖!了解整理书包的操作流程以小组为团队进行整理书包的操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师巡回,用抓拍学生整理书包的画面同时关注学生的纪律、卫生,给小组发点赞卡动手实践交流评议(6分钟)1. 将整理好的书包放在用展示桌台上,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评价,并将星星贴纸贴在书包的前袋上,最后星星数最多的同学获胜2. 获得点赞卡的小组获得团体的胜利小组长将本组获得的星星贴纸贴在小组的组号牌上评价标准是多样的除了书包整理的速度和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纪律和互帮互助也非常重要3. 抓拍学生整理书包照片投屏,请学生从物品的分类是否合理、文具的摆放是否有序、放置的方向是否正确等来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在对比欣赏和评价交流中互相学习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这样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4. 组织“快速取物、快速整理”的比赛5. 颁发个人奖参与物品的拿取和放回的比赛活动第一次,比赛拿数学书,第二次比赛拿语文抄写本组织学生进行拿取和放回的比赛活动,再次检验整理书包的有效度,同时也帮助学生牢固记忆个性化的分类方法,明白分类整理的重要性拓展创新(1分钟)1.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书包要放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单元考试的试卷、手工课上的折纸、社团活动的讲义,那这些零零碎碎的纸张该怎么收拾才便于拿取呢?2. 那我们就可以请一些小助手来帮忙图片和实物出示:夹子、讲义夹、文件袋等思考小物件的整理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借用辅助工具来帮助整理总结:书包的种类五花八门,功能也越来越多,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年段的需要,也要根据课桌的大小来合理地选择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书包里里外外的整洁美观,让它成为每个小朋友肩膀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哦!对学生进行书包的合理选择和清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爱护书包板书设计整理书包前袋 合理分类 静主袋 有序摆放 快侧袋 左右对称 齐背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