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朝花夕拾》知识点汇总+考点分析.docx
7页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朝花夕拾》知识点汇总+考点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朝花夕拾》知识点汇总+考点分析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蜚声中外,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作品: 1.散文诗集:《野草》 2.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古籍序跋集》《译文序跋集》 4.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系列等 5.翻译作品:《毁灭》《死魂灵》(域外小说集》《出了象牙之塔》《小约翰》《小彼得》等 作品解读 《朝花夕拾》,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宵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人10篇散文,《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这十篇散文是《狗·猫·鼠》《阿长与》《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1.《狗·猫·鼠》 (1)概况: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 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 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 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主题分析:《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 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阿长与》 (1)概况: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 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2)主题分析: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 (1)概况: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 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人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 (2)主题分析: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4.《五猖会》 (1)概况: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 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2)主题分析: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 (1)概况: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 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2)主题分析: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概况: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2)主题分析: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 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 (1)概况:父亲被庯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 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儿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2)主题分析: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 (1)概况: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 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 办学的“乌烟瘴气" (2)主题分析: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 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 (1)概况: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 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 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2)主题分析: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 (1)概况: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 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2)主题分析: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这一本书记录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从儿时的童真无忧,到家道中落时 生活的巨大落差,以及南京求学和学习的过程等,除此之外在这本书里还记载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丑恶面目,其中也包括了对于维新思想以及辛亥革命的批判向我 们传递了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下鲁迅的思想其实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说,要想读懂一本 文学作品,对于人物的解读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变化深入挖掘 更深层次的东西 1.长妈妈: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 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其中 《阿长与》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有愚味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 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 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2.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平等待人,没有民族歧视,朴素而伟大的人 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 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他所做的主要事情包括:①主动关心“我”的学 习,认真为“我"添改讲义,一直持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②为“我”改正解剖图;个 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我”考试及格了,他很高兴,如释重负;④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体现出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 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 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3.范爱农: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浙江绍兴人他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 在徐锡麟的教诲下,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良,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材生,也是 徐锡麟的得意门生之一。
1905年冬,范爱农随徐锡麟夫妇赴日留学,与当时正在日本 留学的鲁迅相识 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 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 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 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 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5.衍太太:一个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角色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她自己的孩子因顽皮弄脏了 衣服,她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她的,因为这是个自 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主题归纳 《朝花夕拾》用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展示 了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 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其主题思想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1.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段的回忆, 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 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赞颂他们的优秀品质,表现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 2.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封建教育对青少年的毒害 这些散文以“我"为线索,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反映封建社会、封建教育对青少年 身心健康的摧残,表现出作者强烈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3.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 4.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 艺术手法 《朝花夕拾》从艺术构思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 1.夹叙夹议的叙述方法 《朝花夕拾》写的多半是往事,作者饱含着强烈的爱憎,并且联系现实进行战斗 回忆与抨击浑然统一,这就决定了他所用叙述方法的特点,即在叙述过程中常出现热 烈的议论《父亲的病》中写到药引“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 中者"时,作者很自然地插上一句,予以讽刺:“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蘸,连 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琐记》中写到衍太太的造谣后,作者说道“流言的来源,我是 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这种议论, 是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的 2.字里行间洋溢着炽热的抒情气息 《朝花夕拾》不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笔端都带着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多半不是 明显的外露,也不是作者直接出面表达,而是在看来平淡的叙述中,出语似平静,而 感情却表现得真挚、炽热,流露深长的意味,显示出鲁迅艺术创作上的深厚的功力《五猖会》描述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时所遭遇的阻难,写出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 和隔膜《范爱农》则在留日中国学生激烈的反清气氛和绍兴光复前后的社会生活中,刻画了范爱农的性格及其命运的悲剧因为是通过个人的友谊和感受来着笔,就更增 添了动人心弦的感染力量 3.鲜明生动的对比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采用了历史和现实、人物同人物、人物同鬼魂、不同的生活习 环境等多种对比,从而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突出,爱憎感情表现得更加鲜明比如《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百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