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7页1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10010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min90min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1.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2.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4.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5. “云梦秦简”是指 1975 年 12 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其中, 《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 ,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 ,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 ”材料可以证明秦朝A.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B. 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 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D. 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6.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 2 -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7.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 “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A.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形 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8.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9.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A.适应皇权的需要 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护纲常名教1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 ,实质上等于伤农 ”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 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11.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由此可以推断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12.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 “平等”思想 13.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 ”其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3 -14.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1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通俗易懂,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1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C.元曲和傩戏 D.风俗画和文人画17.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业18.苏格拉底受审时所作的申辩:“雅典人啊,不要以为我现在是在为我自己申辩,我是在为你们而辩……因为你们要杀死我的话,就很难再找到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反映了苏格拉底A.崇尚理性的生活观念B.好奇多思的智慧特征C.探究事物的创新精神D.怀疑现实的批判意识19.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20.马克思在评论文艺复兴时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 4 -的新的一幕 ”对此评论解读错误的是A. 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形式B.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新文化运动C. “战战兢兢”根本上是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的D. “新的一幕”指的是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21. 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 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B.建立民族教会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D.清除神学束缚22.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都抨击了宗教神学思想 B. 两者相互推动C. 都直接猛烈地批判了天主教会 D. 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23.约翰•洛克在《政府论》说:“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文中的引用“上帝”概念实质意义是 A.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 B.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C.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 D.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24. “我们的时代是最幸福的时期,皇帝、国王、王子富有人情味地从他们令人敬畏的高位上走下来宗教扯去了它牧师的外衣,直接以其神圣的本质出现……人与人之间的热爱和思想自由正在成为最高原则 ”材料中“我们的时代”A. 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 B.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灵为中心C. 开启了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D. 设计了“理性王国”的政治构想25.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主要表现在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抨击教会的腐朽 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小题,2 26 6题题1 16 6分分,,2 27 7题题1 12 2分分,,2 28 8题题2 22 2分分,,共共 5050 分26.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5 -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材料二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 “当大喜,何耻为”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大一统” “统”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结果与影响 (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家观点与李贽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6 分)(3) 概括指出材料三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4 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