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2018学年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娘子关前(第一课时) 教案.docx
2页娘子关前 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组织材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学习本文根据表达中的需要安排详略的写法 2、学习抗日军民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丰富的记叙中包含深刻的思想 2、难点: 本文线索及材料的详略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导言: 《娘子关前》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写于一九三八年六月,所记的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底至二月初五五十多天中作者从晋北返回晋中的途中所见所感《娘子关前》所记的是其中的一段,即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途中两天两夜的事当时华北处于抗日战争初期,敌人不断向我进犯,时令正当冬未春初,天气十分寒冷但我党领导的八络军和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作者简介: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县人现代作家,共产党员他的代表作品有反映东北解放区土改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有反映我国工业恢复时期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有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创作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一九七九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抗战期间,周立波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我打算正式参加部队去,烽火连天的华北,正待我们去创造新世界我将抛弃纸笔,去做一名游击队员,我无所顾虑,也无所恐惧我要无挂无碍地参加华北抗日战争我爱这种生活,战斗的,而又是永远新鲜的一九三七年冬至一九三八年春,他曾作为八路军战地记者走遍华北前线,行程达二千五百里,在枪林弹雨之中,他不避艰险,不辞劳苦,奋笔疾书,记下自己深受感动的一切,写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和《战地日记》等报告文学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热情歌颂八路军英勇抗日的精神,歌颂革命人民和人民伟大的民族气节,控诉敌人的罪行,揭示敌人必然走向失败的命运 自读课文:1、划出这次行军的时间、地点、路程表、记叙顺序与线索 2、写出段落大意 参考答案: 项 目 内 容 备 注 行军起点从( )北上 全程( (1)、白天行程:____由( )出发,____到( ),________到( )省( )县的( )。
),共 (2)、夜晚行程:________过了( ),进入( ) 翻( )座 区,经过( )、( ),横过( ),____ 大山 爬到( ),____到达( ) 终 点________到了( ) 记叙顺序 记叙线索 从上表可以看出: 本文以部队行军的路线和行程为线索,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即按行军的先后顺序来叙写每段都有小标题,各段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可独立成篇。
段落大意: 一、“山路上”写途中的艰险,敌人破坏的惨状和老百姓逃难避敌的情形 二、“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写第二天的行军,经过“接近敌人的区域”敌人运输线屡遭破坏,陷入困境;河北人民抗日的爱国激情高涨 三、“通过敌人的封锁区”写第二天夜晚的行军,进入敌人的封锁区年轻战士的崇高觉悟,妇女干部的勇敢精神不畏艰苦、乐观主义精神) 四、“核桃园”还是写第二天夜晚的行军,通过敌人封锁区中的核桃园 国民党军队的惨败,日寇的残暴、虚弱及汉奸的无耻 五、“再会,同志!”仍然写第二天夜晚行军,通过敌人封锁区中的险境桃水桥与向导依依惜别之情 六、“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座山”写第二天夜晚到第三天清晨的行军,通过敌人封锁区中的五太路,到达娘子关前一天一夜行程一百二十九里,胜利穿过敌人的封锁线 七、“还我河山”写第三天上午的行军,到达“敌人的后方”,我边区的巩固地带还我河山”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抗战必胜 “还我河山”: 南宋名将岳飞率兵抗金,曾使敌人闻风丧胆,后来受奸臣秦桧、张俊、万俟呙等诬陷,蒙冤下狱,不久,被杀害于风波亭岳飞临刑前,曾发有“前赴后继,还我河山”之壮烈遗言。
还”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归还”的意思课文中那写在墙上的四个大字“还我河山”,意思是说: (一定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重新回到人民的手里,也就是说,一定要从日寇手里收复祖国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