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知识梳理.docx
37页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知识梳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化知识1.[千乘之国] 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2.[宗庙之事] 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3.[端章甫]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4.[相] 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5.[舞雩] 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二、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希”同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晚、将尽三、古今异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儿童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如会同,端章甫 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②浴乎沂,风乎舞雩 名词用作动词,吹风③三子者出,曾皙后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 2.动词的活用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动词用作名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3.形容词的活用⑤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相 ⑥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形容词用作名词,勇气 ⑦可使足民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四、文言句式1.省略句可使有勇 [即“可使(之)有勇”]2.倒装句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句,即“以吾一日乎尔长”)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加之以师旅 (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句,即“以礼为国”)浴乎沂,风乎舞雩 [状语后置句,即“乎(于)沂浴,乎(于)舞雩风”]《齐桓晋文之事》一、文化知识1.[衅钟] 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2.[海内]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也就是天下3.[商贾(ɡǔ)] 古人以贩卖货物者为商,藏货待卖者为贾,故有“行商坐贾”之说4.[庠序] 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5.[孝悌] 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二、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同已,停止2.王说“说”同悦,高兴3.为长者折枝“枝”同肢,肢体一说“折枝”指弯腰行礼,另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 4.刑于寡妻“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5.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同途,道路7.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采”同彩8.是罔民也“罔”同网,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9.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 三、古今异义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古义:吝惜,舍不得今义:①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②爱惜,爱护;③喜欢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古义:痛惜,哀怜今义:隐藏不露;潜伏的,藏在深处的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用来推广到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乃仁术也 (“……也”,表判断)是诚不能也 (“……也”,表判断)2.省略句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省略介词“于”,即“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将以衅钟 [省略宾语“之”,即“将以(之)衅钟”]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省略宾语“之”,即“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明以教我 [省略宾语“之”,即“明以(之)教我”]及陷于罪 [省略宾语“之”,即“及(之)陷于罪”]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省略宾语“之”,即“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3.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臣未之闻也 (正常语序为“臣未闻之也”)莫之能御也 (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也”)何由知吾可也 (正常语序为“由何知吾可也”)牛何之 (正常语序为“牛之何”)然则一羽之不举 (正常语序为“然则不举一羽”)舆薪之不见 (正常语序为“不见舆薪”)未之有也 (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2)状语后置句王坐于堂上 (正常语序为“王于堂上坐”)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正常语序为“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异也”)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正常语序为“我非爱其财而以羊易之也”)构怨于诸侯 (正常语序为“于诸侯构怨”)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正常语序为“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树之以桑 (正常语序为“以桑树之”)(3)主谓倒装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正常语序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若是其甚与 (正常语序为“其甚若是与”)4.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 (见,表示被动)《庖丁解牛》一、通假字1.砉然向然“向”同响 2.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怎么二、古今异义1.依乎天理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2.因其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虽然,每至于族古义:到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5.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副词,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6.视为止,行为迟古义:两个词,行,动作;为,因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者……也”表判断)族庖月更刀,折也 (“……,……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技经肯綮之未尝 (即“未尝技经肯綮”)3.状语后置句刀刃若新发于硎 (即“刀刃若于硎新发”)4.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省略介词的宾语“之”)《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2.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判断)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否定判断句)2.省略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秦军”后均省略介词“于”)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后省略宾语“之”)3.倒装句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应为“夫晋,有何厌”)以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宾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4.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 (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所”字结构,译为“所知道的”)四、史书的体例体例说明史书通史不间断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汉书》《后汉书》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资治通鉴》《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国语》《战国策》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史记》《鸿门宴》一、文化知识1.[司马] 古代官名,掌管军政和军赋。
春秋至秦、汉置为领兵官,分左、右左司马,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2.[相] 在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高级官职各代叫法及权力有所不同3.[关中] 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4.[山东] 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5.[左尹] 楚国官名,令尹之辅佐令尹,春秋战国时楚设,为楚国最高官职,掌管军政大权令尹的助手分为左尹和右尹,左尹地位略高6.[河北、河南] 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7.[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古代的座次尊卑有别,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处所,有着不同的礼节规范古代宫室内的座位有堂上(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和室内之分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是坐东向西古书上有“东家”“西宾”的说法,是就室内而言的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在坐西向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所以,对宾客和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8.[将军] 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统帅。
历史上各时期多有将“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9.[跽] 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二、通假字1.皆为龙虎,成五采“采”同彩,色彩 2.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 ,把守 3.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背弃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些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同否,否则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接纳8.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同座,座位 三、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山东省2.约为婚姻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义:常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常用作副词,意思是“十分、极”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分别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5.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也”表判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表判断)此亡秦之续耳 (没有标志性词语的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者,……也”表判断)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者……也”表判断)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表判断)2.倒装句得复见将军于此 (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此得复见将军”)籍何以至此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籍以何至此”)客何为者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客为何者”)大王来何操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沛公在安”)具告以事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事具告”)长于臣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臣长”)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表被动)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表被动)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 。
